日前,海水直接制氢领域龙头企业——氢致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位于常州武进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的海水制氢装备业务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内,生产设备正式进场,意味着电解海水技术的产业化即将在武进实现。至此,武进区已集聚氢能产业链企业超50家,初步形成了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氢能产业正式进入爆发式增长初期。
想要实现海水直接制氢,得迈过不少技术门槛:海水中的大量离子、微生物和颗粒等杂质,会在制取氢气时产生副反应竞争、腐蚀、催化剂失活、隔膜堵塞等问题。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研发中心下设的产业化公司,氢致能源专注于海水电解槽的研发及产业应用,在关键电极材料、先进电极结构、高效工艺流程、电解海水制氢系统领域已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我们开发出新型界面催化材料和超浸润复合电极结构,在电解制氢时,无需进行海水淡化,进一步节约了制氢成本,企业将力争3年内年产值达10亿元。”深圳清华研究院院长助理冯杰表示,后期将通过海水制氢装备的自动化、标准化、模块化制造,解决海水制氢技术产业化难题,促进绿氢行业发展,同时也更快更好地融入武进氢能产业链。
氢湾国际创新社区一期
近年来,武进区将氢能产业作为全区“95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以西太湖为主阵地、常州氢湾为主载体,积极布局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链,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武进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编制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今年9月,武进区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氢能)”。
在武进,氢能领域科研机构与人才资源汇聚,科研优势突出。近日,全省首个“国字号”氢能科创平台落户武进。此前,长三角(常州)氢能创新中心签约落地,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首任理事长欧阳明高团队在新能源领域多年的成果积累,建设“标杆企业集聚基地”“技术验证中试基地”,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招引孵化平台”“科技金融平台”。首批6个氢能产业链项目同步入驻中心;赛科新能源基金组建落地,支撑氢能产业孵化和产业导入。
“武进氢能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产业体系完备、协作配套能力较强。”欧阳明高告诉记者,氢能产业链条较长(涉及化学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产业关联度高,而武进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关联产业上优势明显,能够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后续中心将重点开展氢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构筑、氢能企业孵化引育、未来产业引育、科技金融赋能等工作,在武进持续推进氢能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聚链扩圈,“氢能高地”悄然崛起。预计到2026年,武进区将引育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60家以上,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优势产业链。
(周健记者朱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