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副总理陈永贵:深受毛主席的肯定,为何在任职5年后主动辞职?

一品文史录 2023-04-22 14:19:1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山西大寨镇,陈永贵同志的履历颇为传奇。从一位普通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这位大寨副书记实现了巨大的仕途跨越。不过,他始终保持着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他倍受家乡人们的赞赏。陈永贵到底有何魅力?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陈永贵

艰苦童年

1914年,陈永贵出生在山西昔阳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家里的兄弟姊妹众多,仅仅依靠几亩田地,根本养活不了全家。在战乱年代,陈永贵亲眼目睹了许多悲剧。在地主、军阀的双重压迫下,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陈家的姐妹都被地主买走当了丫鬟,这才换来一点粮食。即便如此,家里还是难以维持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陈永贵父亲带着家人搬到了大寨。1926年,一场大旱席卷整个山西。养不活家人,父亲便选择了上吊自尽。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母亲便另嫁他人。生活在乱世之中,陈永贵如同一颗浮萍。为了谋生,7岁的他便在地主家打短工,收割麦子,栽秧耕田,他卖力干活。

吃着最多的苦,陈永贵却并不计较这些。在他心里,只要能见到家人便好。那时,他还照顾着弟弟妹妹,经常去看望母亲。长大之后,陈永贵也没有忘记昔日的恩人。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他都要涌泉相报。后来,他认了一位老人当干爹。在送走干爹之后,他娶了一门亲事,这是陈永贵从未想过的。

陈永贵是一个穷苦的农家少年,家徒四壁,没有半点积蓄。靠给地主打短工,他勉强能混个温饱。后来,李家老丈看中了他,陈永贵便做了上门女婿。就这样,他在大寨村里扎下了根。陈永贵心思细腻,干活卖力。挑粪施肥,收割播种,他样样主动去干。正因如此,他也得到了全村人的敬佩。

山西大寨旧照

思想提高

虽然陈永贵没有读过书,他却懂得孝顺礼义。在村子里,谁家有了困难,他一定前去主动帮助。多年的付出,默默地奉献,他成了十里八乡知名的年轻后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党的组织下,大寨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一夜之间,贫农们都分到了土地。那一刻,陈永贵欣喜若狂。35岁的他尽情的奔跑在田野上,他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感激。

拥有了土地,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陈永贵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随后,他卖力地干着农活,在大队中颇为亮眼。不久之后,他便引起了大寨村党委书记的注意。从陈永贵身上,大队书记看到了一股子猛劲。于是,他决定好好培养这个年轻人。平日里,他和陈永贵走得很近。对于没有读过书的陈永贵,他竭力开导,诉说人生道理。渐渐地,陈永贵也有了更高的觉悟。

大寨村民修筑梯田

大寨建设

1954年,陈永贵被任命为生产队组长。带领队员,他大干猛干。当时,一些老弱妇女不能干体力活,陈永贵便主动承揽了下来。在他的号召下,青年后辈勇敢担当。不到一年时间,他所在的生产队产量陡然上涨。秋收时节,他们的成绩最为辉煌耀眼。1955年,陈永贵正式接任大队书记,他得到了前任大队书记的认可。

在村子里,陈永贵的担子越发沉重。因为干旱,田亩缺水干涸,土地极难开垦。在村西面,一大片荒地难以耕作。“土地敲不烂,风一吹就干”,陈永贵对此心痛不已。多开荒地,勤勉施肥,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产量。领着一帮壮劳力,他们走上了干活的前线。一锄一锄的挖下去,田地才终于翻垦过来。可烈日一晒,土地又干涸变硬了。

面对这种情况,村民们全都灰心丧气。不过,陈永贵却鼓励起大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说出了毛主席的名言。紧接着,他独自挥汗开垦,一遍遍的侍弄着土地。一时之间,村民都目瞪口呆,他们也很快加入其中。在大寨村民的努力下,荒地终于有了明显好转。可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呢?

要知道,在华北大地上,水源是最为宝贵的。滋润土地,充分利用,这是唯一的办法。在勘察过地形后,陈永贵决定改造梯田。一听这话,大伙都摇了摇头。梯田需要沿着山脊开垦,这是庞大的工程。没有机械,没有拖拉机,光靠人挑手抬,这是很难办到的。陈永贵并不气馁。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劝说,一家家去做工作,还赌上了自己的信用,最终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大寨玉米丰收

可以说,陈永贵便是现代的愚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此之后,他天不亮便出门。带领队员,他们奋斗在山野之中,开垦梯田,积蓄雨水。在烈日之下,陈永贵冲在最前面。他挑着扁担,一趟一趟的来回。不到一会,豆大的汗珠便从脸上流下,汗水将眼睛辣的生疼。挑着两百多斤的担子,他的右肩磨出了血,又长出了茧子。反复摩擦,人们都分不清是茧子还是血泡了。

陈永贵和村民们共渡难关,他们敢叫日月换新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大寨村的梯田修筑好了。随后,他们又修建了水库,蒙上了厚膜。这样一来,地里的水分便不会被太阳蒸发。可过了几年,一场百年一遇的降水又引发了洪灾。1960年,洪水冲垮了梯田,大寨村损失严重。看着惨淡的景色,大伙都心疼不已。在这时,陈永贵又站了出来。领着大家,他们很快修好了田亩,继续耕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陈永贵都没有退缩半步。有他在大寨,村民便有了主心骨,大伙什么天灾都不怕了。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大寨村的粮食产量翻了三倍多。1964年,大寨村的成绩传遍了千家万户。这一年,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共计54万斤。在灾年中,他们非但没有向上级寻求援助,反而上交了20多万斤粮食。整个山西,乃至全国,他们都是最好的。不久之后,上级派来了调查队伍。在媒体的报道下,大寨村的先进经验被推广开来。一夜之间,陈永贵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农业达人。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与钱学森

受到毛主席肯定

陈永贵的事迹传到了北京,毛主席得知后,特地向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打听“陈永贵认不认识字?”。陶鲁笳回复道:“他不识字,是个大老粗”。此时,毛主席哈哈大笑道:“看来不能轻视大老粗”,得到了最高领袖的赞赏,陈永贵也被各级领导重视起来。同年,50岁的陈永贵还被邀请到了人民大会堂。在上万名人民代表面前,他汇报了大寨的工作情况。在谈到如何克服自然灾害,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时,会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次日,中央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都对他做出了极高评价。就这样,大寨精神传遍大江南北。后来,周恩来总理更是呼吁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在北京,陈永贵受到了许多高层领导人的接见,一向低调节俭的毛主席还特地为他办了宴席。在此期间,陈永贵还被问起年纪。他回答道:“我五十岁了”。毛主席当即对着满屋嘉宾说道:“都说五十知天命,永贵搞出了一个大寨村,这很好啊”。言语之中,伟人对他满怀期待和鼓励,这也奠定了他的从政基础。

1966年,陈永贵开始前往山西农业厅任职。在省里的要求下,他跑遍了各个乡村,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一年以后,陈永贵则被任命为了山西省委副书记。1969年,他进入了中央工作。彼时,国家依旧处于困难时期。在农业上,我国生产力落后,劳动力也没有被充分释放。因此,陈永贵倍受上级器重。

陈永贵指导农业建设

被任命为国家副总理

为了不辜负领导人的期望,陈永贵奔走于全国各地,积极推广大寨经验。每到一处,他便亲自下田示范,勘察地形,推广农业知识,培养技术人才。可以说,陈永贵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75年,陈永贵还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被任命为国家副总理,专管农业事务。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大国副总理,陈永贵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对他来说,生活却依旧是朴素的。在担任要职后,陈永贵不领工资,不住分配的套房。那时,他的户口依旧落在大寨村里,拿着公分过日子。在开会的时候,他只喝开水,不要茶叶,陈永贵永葆农民本色。身为副总理,他以身作则,示范在前,赢得了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敬重。

在岗位上,陈永贵辛勤地工作了5年。1980年,他向组织辞去了副总理的职务。随后,他回到了大寨。陈永贵自知文化水平不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理应由更好的人才来领导。于是,他主动退位让贤。不过,他依旧受聘于山西农委。在家乡,他继续发光发热,努力奉献。1985年,陈永贵因肺癌病逝。消息传出,全国各界同胞纷纷追悼怀念。这位农民副总理,他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1 阅读:30

一品文史录

简介:回顾一段历史,解开历史迷雾,感悟人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