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肖义军)近年来,市委编办坚持人才第一资源,集成创新一系列机构编制支持人才引进措施,在机制上不断健全、政策上重点倾斜、资源上盘活挖潜、措施上强力推进,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强市”动能,为安康高质量发展引才聚智。
“空编+周转”广纳贤才促发展。全力支持事业单位利用空编引进人才,对人才引进数量多、效果好的,优先保障其机构编制力量。规范用编审批制度,保障空编资源满足引才需求。审核2024年度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计划约300名,为教育、卫健、科技、农林水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上编154名,支持基层招聘公费师范生44名、特岗教师计划230名。统筹全市事业编制资源,建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周转池”,对符合使用条件的满超编事业单位,鼓励申请使用“周转池”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省委编办下达2024年“周转池”计划109名,指导7个县统筹设置县级人才编制“周转池”267名,引进各类人才158名,为优秀人才“来安兴安”蓄足发展源动力。
“调编+备案”靶向引才助民生。统筹机构编制资源,为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和民生实事提供支持,鼓励和引导人才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和基层一线流动。从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调剂300余名,保障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学位增长引起的人才刚需。支持县(市、区)中小学现有编内工勤人员采取一次锁定、单列管理,通过转岗、调离或自然减员等方式消化,腾出编制用于引进教育人才。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依据政府批复的公立医院床位数,累计为全市30多家公立医院核定用人规模近2万名,纳入备案万余人,近三年引进医技人才1848人,其中医学博士硕士和副高以上职称医师176名。推动备案人员与编内人员待遇相同,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筑牢民生健康基石。
“改革+创新”凝心聚才强根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编制备案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打通干部流动晋升渠道,推动由体制内用人的“编制管理”向市场化用人的“员额管理”转变,最大限度鼓励优秀人才向高新区聚集。创新建立基层事业编制“机动池”,找准融入乡村振兴切入点,切实发挥机构编制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保障作用。部分县(市、区)主动担当作为,动态横向调整镇级编制、创新“县上人、镇上用”,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等,腾出事业编制用于引进人才,有效提升了基层公益服务承载能力。优化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上编程序,创新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全年累计办理市县两级高层次人才引进上编162名,切实构筑起建设“幸福安康”人才智力“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