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一门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指尖艺术。在关岭,有这样一位执着于传承剪纸技艺的手艺人,数年来,他以爱心为烛,以技艺为引,投身志愿服务,开办非遗剪纸教学培训,让剪纸被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和传承,他便是“非遗剪纸”传承人——杨成红。
自幼在苗族村寨长大的杨成红,对民族文化尤其是手工技艺极其热爱。2000年,杨成红第一次接触非遗剪纸,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经自己摸索并坚持创作至今。其代表作有《粹雅》《苗族花树节》《苗族芦笙舞》《福牛迎春》等,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杨成红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我本身之前不会画画,为了学剪纸,自学画画,从最初一般的喜字到现在的山水画之类的,现在我基本上都可以自己创作出来。说到为什么对剪纸这么热爱呢?因为我觉得剪纸本身就是一项非遗文化,我们有义务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只要社区的孩子们有需要,只要他们对非遗文化有热爱,我就会将我这份技艺一直传承下去,一直教下去,让社区更多的孩子爱上剪纸,爱上我们的非遗文化。”杨成红告诉记者。
2021年5月,杨成红被选派到安顺市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为了能让搬迁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一门技能,杨成红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为社区搬迁留守未成年人及妇女开展非遗剪纸教学培训,引领大家体验指尖艺术之美,传承非遗剪纸文化。
“在平时的日常走访过程当中,我发现我们社区的留守未成年人,除了上课之外有许多空闲时间。我就想,通过我所掌握的这项非遗剪纸技艺,给社区的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我们的非遗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杨成红说道。
课堂上,一张张红纸在杨成红巧妙的操作下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起学员们对剪纸艺术的热情。为了不占用上班时间,杨成红放弃周末陪伴家人的时间给孩子们上课,每堂课少则20余人,多则50-60人。截至目前,已培训60余期,开办了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剪纸培训班和成人剪纸培训班,培训学生2200余人次,培训成人120余人次。
“在这里学习氛围很好,交到很多新朋友,学到了如何剪纸、锻炼了动手能力,杨老师和蔼可亲,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剪纸技艺。”学员李念告诉记者。
“我非常喜欢杨老师,在这里杨老师很耐心地教会了我们剪各种图案。”学员王和星说道。
杨成红的作品让学员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匠心和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为非遗剪纸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在2020年,杨成红剪纸作品入选贵州省苗学会“团结一心抗击疫情”全省书画优秀作品网络展;在2023年,杨成红被评为“安顺市最美志愿者”,他所开展的非遗剪纸活动被评为“安顺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每一次开展课程的材料和工具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制作、自己研究出来的,我觉得自己研究出来的工具使用起来更顺手,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杨成红表示。
如今,随着“非遗剪纸”的不断发展,该项目逐步延伸到关岭县党外人士活动中心,关岭县第三中学等其他教育基地。而杨成红依然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守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为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我打算将剪纸与蜡染进一步融合起来,进一步传承,让这两项非遗项目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杨成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