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精心策划并主办的2024年云南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已经开启。接下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将陆续就市民、网友推荐的一些人物的事迹进行展播。
自学成才的米线“专家”
每天,富民县东元生态食品加工园都会有60多吨米线、酱料、配菜等送往昆明各地。这些食材出自集生产、物流、销售、研发于一体的云南星桥食品有限公司。15年前,公司创始人顾星不会想到,自己能将最初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千余名员工的企业,更是为云南米线产业标准化建设作出贡献。
“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摆摊赚钱了。”毕业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顾星大学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敏感度和创业精神,他利用课余时间摆摊,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个时候有个说法就是‘大学毕业就失业’,我特别怕我也会找不到工作,刚好摆摊进货认识了很多人,积攒了很多经验,于是我也开始想要创业”。顾星非常感谢那段摆摊的经历,他认为摆摊不只为他提供了创业资金,也为开办公司打下了基础。
选择哪个行业创业是顾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毕业后我干过好多行业,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做米线”。在顾星的印象里,米线就是云南人生活的日常,不管云南人到哪里都会想吃上家乡的米线,但由于技术、运输等客观原因,云南人很少能在外省吃到正宗的云南米线,“米线对于云南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结,也是一种抹不去的乡愁。我爱吃米线,所以我也梦想着以后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能吃上一碗正宗的云南米线”。
凭借着这个信念,顾星开始进军米线相关行业,最开始只是单纯地做经营,他真正开始建厂生产米线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昆明老字号得胜桥豆花米线为了保证米线的品质和口感,想要寻找优质的米线供应商,而我也认为米线要走出云南必须要有能够被市场认可的行业标准,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所以我们2013年在富民投资新建了现在的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米线生产线”。
公司成立之初,顾星就致力于建立一套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部规范,并积极参与地方米线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工作。“就拿螺蛳粉为例,螺蛳粉生产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既有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原料生产基地,又有调料包生产、米粉制作的生产线,还有后端餐饮平台等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在云南米线也要建立全产业链条、高标准的产业体系,从田间地头的水稻种植到生产车间的米线制作,从肉类、蔬菜的统一采购到标准化的烹饪加工,从店面形象到餐饮服务等进行规范。”顾星说。
近年来,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星桥食品也在给“米线穿衣”,推行米线预包装,确保米线信息完备、来源可溯、质量可控。“20年专业米线师傅全面把控生产,8小时泡米、3次洗米、4至8小时自然发酵、3次挤压、240米生产线、成品水分不高于70%……我们的米线制作工艺独特,通过严格的发酵和挤压工序,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和安全性。”顾星介绍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目前工厂生产工艺的自豪。
顾星亲自参与实践,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2014年,星桥食品成立企业技术中心,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力量的多种形式合作,形成从新产品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研究、生产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开拓及技术服务的研发体系。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云南农业大学-星桥-德胜桥云南特色饮食联合实验室”,完成了包括米线加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微生物处理米线加工方法研发、米线营养成分及加工技术研发等多个项目。目前,该公司有两条自主设计研发的米线自动生产线,获得米线发明专利3项、米线实用新型专利13项、商标注册证5个。获得“昆明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云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昆明市市级放心粮油示范配送中心”“昆明市绿色食品十佳创新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等20余项殊荣。
这些年来,顾星在严谨务实办企业的同时,一直思索如何回馈乡里乡亲。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与富民县各乡镇签订了订单农业协议,形成了稳定的土豆、大白菜、西红柿等多种农副产品供应链,带动了当地多种农副产品的发展,最高时月销量达到450余吨。同时,公司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农户进行不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户种植技能,带动富民县及周边地区5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此外,公司还为下岗职工、残疾人、待业青年等提供了就业岗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顾星也先后获得“云南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昆明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企业背后有千余名员工,也就是千余个家庭,我守护好企业,才能让员工有保障,也才能实现让米线走出云南的梦想。”顾星说。
目前,2024年度“云南十大新闻人物”开放推荐渠道,诚邀您的参与,共同见证2024年的“云南力量”。
参与方式
2.关注春城晚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中的“新闻人物”选项,按照提示完成推荐。
3.下载并安装开屏新闻客户端,进入“有事找开屏”专区,上传你推荐的人物信息。
开屏新闻记者刘连红
一审丁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