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10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罗艾敏)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于2022年正式启动,计划用4年时间,重点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土壤开展一次“全面体检”。目前的工作进展成效如何?我省土壤有哪些特点?12月10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了解。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集样品311万份
“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调查。”在12月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杨鹏介绍。
此次土壤普查主要任务是什么?
“查清土壤质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表示,此次土壤普查主要有五个重点任务——查现状、查类型、查利用、建档案和制图集。查现状是指摸清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酸碱度和养分元素等;查利用是指充分掌握现在的利用状况,包括立地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状态、种植作物、化肥农药投入,以及产量水平等。“通过对比不同利用模式下土壤性状的变化,筛选出高质高效的投入产出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张佳宝说。
据悉,此次普查组织了3万余家单位40余万名普查工作者,深入2860个县,足迹北至漠河、南至三沙、东至黑瞎子岛、西至帕米尔高原,对约110亿亩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取土化验。共采集样点287.2万个,采集样品311万份。截至2024年11月底,内业测试化验进度达到88%。
湖南共有450多个土种,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水稻土等
我省土壤有哪些特点?记者从湖南省土壤普查办了解到,我省成土环境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全省土壤划分为7个土纲、13个土类、29个亚类、129个土属、450多个土种,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水稻土、黄壤、黑色石灰土、潮土,分别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51%、16.5%、12.6%、3.74%、1.66%。其中,红壤一般适宜种茶、柑橘等经济作物,水稻土种植水稻最多。
“此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能客观反映我们国家土壤资源的家底,也有助于掌握土壤质量的状况、变化趋势和突出的问题。”湖南省土壤普查办李超介绍,普查成果将应用于科学施肥、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土壤资源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耕地质量建设等方面。
“外业调查信息和土壤检测数据有助于修正主要农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打造我省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升级版。”李超补充,土壤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和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评价成果则可以重新划定土特产品最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生产区域,科学修订当地土特产品全产业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