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1日电(记者董晓斌)“武陵同根非遗同行”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暨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10日晚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代表相聚一堂,共同感受非遗保护成果和文化魅力。
开幕式上,利川民歌《龙船调》、长阳南曲《渔家乐》、土家族打溜子《雄鸡争艳》、苗族民歌《娇阿依》、地花鼓《打扮小郎一枝花》、南剧《唐崖土司夫人》等非遗节目先后上演,展现了武陵山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风情。活动现场,湖北还发布了8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影像展也同步拉开帷幕,展览以“成果展示、非遗展演、体验互动”为核心,分别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自然遗产、工业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遗保护工作成效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实验区成果。
2018年9月,《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文化和旅游部批复,正式实施。该保护实验区总面积2.9913万平方公里,涵盖恩施州八县(市)和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6年来,湖北持续推进非遗课堂进万校、非遗展演进万村、非遗故事进万家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在非遗传承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中的作用,让更多民众能够走进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推动非遗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徐勇表示,湖北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加强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构建了文化生态保护传承体系,推动了武陵山区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武陵山区文化特色的传承发展新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