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巧家小碗红糖全面开榨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甘蔗大量成熟的时期。时下,正值巧家小碗红糖全面开榨时节,走进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街道鱼坝村、棉沙村、巧家营社区等地甘蔗种植区,成片的甘蔗林映入眼帘,一根根甘蔗茎节分明,翠绿的蔗叶随风摆动;蔗农们在甘蔗地里采收甘蔗,成熟的甘蔗被送入糖房接受榨糖师傅们在厂房里加工,预示着一年一度的甜蜜事业即将开启。

在巧家县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的甘蔗基地里,工人们正拿着镰刀在收割成熟的甘蔗,砍甘蔗、削蔗叶、扎捆、上车……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走进公司红糖生产厂房,一阵阵糖香扑鼻而来,榨糖师傅们将一捆捆甘蔗榨成汁,再将汁放入牛尾灶大锅中熬制,并不断将煮沸的蔗汁中的杂质舀出,再将锅中的蔗汁舀入下一口锅进行过滤、除去杂质。经过压榨、糖汁加热、散泡、澄清、点灰、捣糖等工序,最终来自泥土里甘蔗的清甜,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巧家小碗红糖。

巧家小碗红糖采用本地优质老品种青皮甘蔗,并以其独特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而成。青皮甘蔗体表蔗霜丰富,榨汁熬糖品质更好、营养价值更高,所榨红糖更加温和,蔗香味浓郁醇正。

“今年,我们于12月2日开榨,经过监测,甘蔗入榨糖分达到15以上,符合我们的甘蔗入榨最低标准。今年我们对红糖生产环境改进、品控把握等方面都作了更高的要求,整个熬煮过程对甘蔗的糖分、品质等都做了监测和记录,以保证巧家小碗红糖的品质最好。”巧家县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立卫介绍,该公司一直在选优品种、提升改进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对小碗红糖的整个制作流程进行把控。从甘蔗种植环节开始,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杜绝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确保原材料的天然、绿色与健康。在熬制工艺上,坚守传统古法技艺,结合现代卫生管理要求,保证每一块小碗红糖都能符合有机食品的严苛规范。

巧家小碗红糖也被称为“碗碗糖”,是昭通七宝之一。2017年,巧家小碗红糖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20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巧家县地形以山地为主,金沙江环流于县境西北,牛栏江萦绕于县境东北,有着适合甘蔗生长夹沙土地,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日照2000多小时,这里生长的甘蔗不仅含糖量在全国前列,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

云南非遗巧家小碗红糖,非遗手艺带来的甜蜜滋味,亘古不变,入口清甜,温润不腻,闻起来是甘蔗清香,仿佛置身一片甘蔗林中。不管是直接泡水,还是煮生姜、鸡蛋、汤圆等,都能很好地和食物相得益彰,甜滋滋还营养丰富。

“我家从2017年开始制作红糖,之前在水碾河沟做了4年,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我们就搬在黎明安置区旁边,到现在已经是8个年头了。我们一年大概生产四五十吨红糖,几乎在厂里就销售完了。”巧家众信红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共琼开心地说。

据了解,红糖产业是巧家县依托热区资源优势发展的特色产业。全县有SC生产许可红糖企业3家、生产作坊37家、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2024年,巧家甘蔗种植面积1万余亩,预计甘蔗产量5万余吨,红糖产量5000余吨,产值可达2亿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沈迅通讯员:陈红云马威

审核:黄芳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