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开启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扭转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在地球上留下了壮丽的红色飘带。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融媒传媒集团陆续推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专题采访报道《长征路上向“新”行》,记者循着红色足迹,倾听历史回响,探寻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实践,汇聚起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今天,记者带你到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看看这个革命老区在产业发展上的新路子。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距昆明市主城区72公里,交通畅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如今,在产业发展上,该县发挥交通、土地等资源优势,积极向“链”而生,向“新”发展,全力融入以昆明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禄劝县翠华镇,一排排大棚有序排列,规模壮观,点缀在山间坝子,棚内五颜六色的玫瑰竞相争艳。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鲜花产业
在禄劝德利花卉种植有限公司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收、打包即将运往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的鲜花。该公司总经理王广然是翠华镇从吉林招商引资引来的客商,去年他承包了三十亩大棚种植鲜花,跨出了异乡创业的第一步。
是什么让他跨越3000多公里来这里创业?王广然说,他看重的不仅是当地成熟的花卉产业基础,更是因为这里的发展环境。“政府派技术员做指导,生产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减少成本,产出更加理想,我们只需要把鲜花种好,对于销售这一块我们也不用操心,今天晚上发出的花,明天早上钱就到账了。”王广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鲜花产业
花卉产业是翠华镇的支柱产业,该镇现有玫瑰花鲜花种植面积1160亩,全年可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将农户土地流转给企业,并对接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邀请专家对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对工人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培训。光是务工收入,鲜花种植每年就能为附近的村民增收近1500万元。”翠华镇党委副书记薛鑫说。
翠华镇产出的鲜花,几乎全部卖往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依托成熟的物流配套,鲜花从这里卖往全球。
跟随着产业链条,记者来到了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这里号称花卉拍卖的“纽交所”,在拍卖师组织下,种植户和竞买者完成一笔笔交易。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
花卉产业搭上斗南“快车”,中药材产业也搭上了发展“快车”。
在位于禄劝县茂山镇东屏村的云南彝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收中药材滇重楼的种子。
该基地在东屏村的种植面积达到690多亩,带动了附近近千人在此务工,村民胡光芝就是其中之一,既照顾了家庭,又实现就近就业。“在这里务工每天有80元收入,加上自家种点地,一年收入17000元到18000元,现在存得上钱了,我们也满足了。”胡光芝说道。
云南彝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
在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同时,禄劝县也在不断将政策红利输送到企业,让企业在当地扎下根放心发展。云南彝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贤说,基地里面的道路都是政府修建的,现在还有一定的土地补偿,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禄劝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了解到,云南彝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的这些药材,还在田间地头种植时就已被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部预定。
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政策利好,孕育了生机勃勃的中药材种植,也吸引了关联的精深加工企业落地发展。
主动作为,向链而生。禄劝县在更多领域瞄准昆明产业链,不断延链强链,壮大产业“筋骨”,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全媒记者:马云才王瑜杨彬周雪舟张凯
一审:赵铭
二审:郑玉洁
三审:陈开艳
总值班:邹杰余春玉
抖音号:搜索“直播遵义”
在看的你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