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ma仿制药企业的成功秘籍

新浪财经 2024-12-12 08:20:54

转自:中国医药报

为了实施既定的战略,Hikma在2015年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控股了Roxanelab,随后又进行了全资收购。Roxane是Hikma发展史上付出代价最大的企业,总交易金额达26.5亿美元。不过通过对该公司的收购,Hikma获得了80多个非注射剂产品包,不但成为美国当时第六大仿制药巨头,而且获得了吸入制剂和鼻喷剂的开发能力。事实上,Hikma收购Roxane瞄准的就是其吸入制剂。当时Roxane和另一家公司正在开发Advair(舒利迭)的仿制药,而且有望夺得首仿,但其首轮新药简略申请(ANDA)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拒绝。虽然该产品在2020年获得了批准,但先机早已被Teva和Mylan抢走。

2018年2月,SaidDarwazah便不再担任Hikma的首席执行官,继任者为SigurdurOlafsson。Olafsson是一位职业经理人,此前已在辉瑞等多家美国制药公司任职,具有非常丰富的操盘经验。此时的Hikma经过两代人的成功打造,已经成为中东当时第二大制药巨头,SaidDarwazah交给Olafsson的是一个销售额近20亿美元的跨国仿制药巨头。

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SigurdurOlafsson

虽然SaidDarwazah带领Hikma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2017年Hikma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亏损。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2016年对Roxane(Hikma控股后改名为West-WardColumbus)的全资收购,由于舒利迭仿制药未在预期的时间获批上市,最终导致了高达9.2亿美元的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是SaidDarwazah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败笔,不过Hikma盈利能力非常强,并未对后续的业务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做好接盘,Olafsson迅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符合未来健康需求的产品组合,并激励和赋能公司的员工。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研发或商务拓展(BD)强化差异化的产品管线,投资新技术和新能力,根据资产状况实时评估收购的机会,建立积极的、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为了实施发展战略,Olafsson提高了研发投入水平,并在财务逐渐稳定以后,出手收购了Teligent和Custopharm等多家公司。通过授权合作,加强营销,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线,签下了两个biosimilar的美国销售权,实现了在中东和美国销售额的稳步增长。2021年其总销售额达到25.53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32%。由于注重员工的赋能,Hikma的年人均销售额从2017年的22.7万美元逐渐提升至2021年的29.3万美元,虽不及Teva、Sandoz等当时国际一线仿制药巨头,但已经远超印度当时同等规模的仿制药企业。就盈利能力而言,Olafsson接盘后Hikma的平均营业利润水平为23.54%,净利润水平为17.26%,在当时国际制药巨头中当属一流。

因为美国仿制药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降,2022年上半年,Hikma的仿制药业务销售额大幅下降18%,营业利润下降73%,虽然其他两大业务销售额都在增长,但总销售额几乎只与2021年上半年持平。2022年6月,Olafsson被马林克罗特挖走,董事长SaidDarwazah再次出任首席执行官。不过美国的仿制药业务充满了挑战,且看他如何带领公司转型,以实现销售额和利润的继续增长。

五、总结与讨论

因为Hikma诞生于疆域狭小的国家约旦,该公司必须为了生存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虽然阿拉伯国家的语言文化较为接近,可视为一个整体市场,但中东地区动乱不断,自Hikma成立以来,中东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已不下10次。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该公司只能向美国和欧洲扩张。由于战略清晰,布局得当,美国已经成为Hikma的第一大市场,2021年美国销售额15.11亿美元,占Hikma总销售额的59.19%。由于欧洲市场迟迟无法打开,该公司只能通过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优化人员效率来对抗美国仿制药市场降价的压力。近年以来,Hikma还布局了吸入剂和biosimilar,希望在赖以生存的美国市场继续有利可图。

在Olafsson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后,2021年Hikma在中东的销售额达到了8.47亿美元,相比2017年足足扩大了32%。综合而言,Hikma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三)

(摘编自《仿制药企兴衰启示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0 阅读: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