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俚语传递法治之声

□廖芳

“田间地头正气扬,法治思想暖心房。争当法律明白人,幸福生活万年长……”这是龙南市桃江乡刘弼德创作的歌谣,也是他担任“法律明白人”以来,推动桃江乡基层法治工作的真实写照。

创新工作方法,

蔬菜谚语变调解妙语

扎根基层工作二十余年,刘弼德先后担任过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专职人民调解员,随着桃江乡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他又引领着桃江乡的父老乡亲成为乡村振兴大浪潮中的一员,为桃江乡村振兴奋斗史增添了一笔法治色彩。

作为全国首个乡村振兴记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主角之一,刘弼德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业务熟的优势,成为桃江乡“蔬心调解室”的重要力量,在长期实践中推出“三心四善”调解法,即“调解时有信心、耐心和同理心”“善言暖人心,善良是知音,善举充满爱,善德值千金”,通过村民潜在的文化认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菜有菜心,人有良心。”“冤家宜解不宜结,种菜也得适时节。”“若想夫妻更恩爱,挑起水桶去淋菜。”这些既经典又充满哲理、通俗易懂的谚语,是桃江人民在蔬菜种植中,为了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他结合当地特色蔬菜文化底蕴,将当地的蔬菜谚语,创造性地转化为调解“妙语”,打造了一张靓丽名片——“蔬”心调解。

丰富宣传手段,

典故文化成宣传佳话

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处理多了,刘弼德也深刻认识到,调解工作是治标,那什么是治本之策呢?那就是宣传。常规的摆摊设点式法治宣传难免枯燥,以刘弼德为首的司法所人员把法治宣传形式玩出了花。结合民法典宣传月,他把民法典内容编成了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民法典是好东西,字字句句暖身衣,学懂弄通掌握它,邻里和谐靠大家。在农村、圩镇、田间地头,他以“六尺巷”的故事为例,把“六尺巷”既是“让步巷”,也是“和谐巷”的道理讲深讲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谦和礼让、大度包容的文化熏陶。

为了让群众易懂易记,刘弼德把优美动听的法治顺口溜、防诈打油诗录制成抖音视频号小视频,人们随时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听到,“网诈手段实在高,广大村民要记牢,天上不会掉馅饼,否则钱会打水漂……”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桃江乡有个爱创作、会普法的老刘。

在文明实践舞台和学校的课堂上,刘弼德也将自己的法治文化创作带到了村民和学生们身边,以三句半、单口相声、快板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花样式普法,使法治的理念入脑入耳更入心。

转变宣传思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