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位于川陕交界处,面积4万公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拥有大熊猫、扭角羚,川金丝猴、亚洲黑熊等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被誉为“天然基因库”和“生命家园”。在这里,有着一支特殊的巡护队伍,她们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最美的年华留在了青山绿水间,她们就是唐家河女子巡护队。
肖梅是唐家河女子巡护队队长,也是唐家河管理处科研监测科科长。近日,她带领着队员们进入深山,对大熊猫主食竹生长情况及伴生动物活动情况进行监测。
“今天的巡护路线大概有10公里,沿途不仅设有用于鸟类研究的人工巢箱,还遍布着大熊猫喜爱的竹子。说不定,我们还能幸运地发现大熊猫的踪迹呢!”肖梅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
由于刚刚下过雨,巡护队员们对大熊猫主食竹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有无开花现象特别留意。“通过监测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率及程度,我们能评估其对大熊猫的影响,确保它们拥有充足且健康的食物。”肖梅一边前行,一边向记者解释。
除了监测大熊猫主食竹生长情况及伴生动物活动情况,女子巡护队还肩负着反偷盗猎、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森林病虫害监测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多重职责。唐家河境内山高谷深,山路狭窄陡峭,当行至悬崖边上时,无路可行,队员们只能抓住竹梢、树根、草皮等,一点一点向下爬行。一天下来经常是十几个小时的持续徒步,蛇虫鼠蚁更是常见的事。
“记得第一次进山巡护,脱下鞋子发现里面爬满了蚂蝗,当时真是吓得不行。但现在,随着巡护装备的升级和经验的积累,我已经能够从容应对了。”唐家河管理处宣传教育科科长、女子巡护队队员陈诗颖笑着回忆起自己的“初体验”。
大山里的巡护工作虽然辛苦,但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总能让队员们忘却疲惫。大熊猫的粪便、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野生动物影像……每一次发现都让她们兴奋不已。这些“秘密”不仅揭示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更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
“我们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在野外安装了430多台红外相机,拍到过大熊猫、扭角羚、川金丝猴、金猫、林麝等27种兽类,绿红雉、红腹锦鸡、乌鸫等鸟类一共71种。”肖梅告诉记者。
自2020年成立以来,唐家河女子巡护队已走过四个春秋,目前这支队伍年龄最大的巡护员51岁,最小的只有25岁。四年间,24名队员搜集并整理分析了超过50万条数据,从野外自我保护,到如何蹲守大熊猫……在一次次的巡护过程中,年轻的巡护员逐渐从老一辈巡护员手中接过了守护生态的接力棒。
“刚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既枯燥又累,可是到后来,看着唐家河的山越来越绿,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好像找到了这个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我觉得我们干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巡护队队员魏娜坚定地说,“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唐家河的绿水青山永远地延续下去。”
一路风雨一路歌,日日与大山、森林朝夕相处,女子巡护队的队员们用青春汗水洒在了苍翠山林,沟沟壑壑。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内的大熊猫种群数量显著增加,从2014年的39只增长到如今的54只,各类动植物种类更是多达3700余种。
曹琳贾敏陈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