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出生的刘雨钦是纳溪区大渡口镇人,1951年12月,21岁的刘雨钦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8月,刘雨钦入朝参战,成为了一名战地通信兵,担负着送信、送图纸的艰巨任务。“通信兵就是背着作战地图,向各部队传达作战指示。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敌人的侦察机飞得很低向我投弹,我赶紧卧倒,炸弹在离我不到10米的地方爆炸了。”据刘雨钦回忆,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到了冬季,路上全是茫茫大雪,举步维艰。
刘雨钦所在的部队是工兵团,主要负责修筑战壕、堡垒等工事。为了粉碎敌人在志愿军侧后方,也就是朝鲜东部、西部海岸登陆的计划,工兵团奉命在沿岸修筑堡垒。“灌碉堡时,有些地方水泥倒不进去,我就想了个办法,把缴获的罐头盒用铁丝连接起来,把水泥从罐头盒里引进去。后来很多工事都是这样使用的。”刘雨钦用他的智慧帮助部队将堡垒建得更加牢固。
在这样的环境下,刘雨钦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因战斗表现突出,刘雨钦荣立三等功2次。“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这这点功劳太渺小了。”刘雨钦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百万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英雄史。烽火岁月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抗美援朝的精神却永不消逝。
记者汪恒怡董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