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259字,阅读约需3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洪英杰)“经历过艰难、体会过成功,也享受到了今天的幸福。”遵义市党史学会会长、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黔生表示,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将继续为研究、宣传红色文化做贡献。
张黔生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算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从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至今的90年里,张黔生亲身经历了后面近70年的岁月,对这段岁月中的巨大发展变化,他有着深刻的切身感受。
张黔生
“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落户,我在当时生产队所在的大山上接触了一个以前全然不知的新世界,对农村和农民有了一定了解。”张黔生清楚地记得,当年站在生产队晒粮食的小坝子边上,可以远远地望见山脚下铺着石子的公路,“那时上山的路是一条乱石嶙峋、狭窄陡峭的山路,生产队的老牛上坡时,也只能慢慢往上爬。”
张黔生在生产队待了将近四年,在那里他担任过生产队的赤脚医生,期间深切体会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真实境况。
在农村滚了一身泥巴的同时,张黔生也在那片广阔的新天地里练就了一颗“红心”。
下乡那几年,张黔生正处于渴求知识、渴望学习的年纪。当时,他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找来历史、政治、哲学等书籍、报刊,以及马克思、列宁等人物传记,或在出诊路途休息的石头上,或在落日黄昏的坡改梯旁,翻开随身携带的书籍、报刊埋头苦读。自那时起,“红色种子”便在张黔生心中扎了根。
“后来考上大学后,我选择了历史学专业,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学习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张黔生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在师范学校当教师,期间也曾给学生开设过地方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自编教材等课程。
2002年1月,张黔生服从组织安排,调往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的坚定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在这期间,张黔生参加过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人民网联办的《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视频节目,主讲《转折之城——遵义》专题;在学习研究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及其精神过程中,张黔生发表学术论文,提出了“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是一系列会议共同推动并完成的,可分为酝酿、转折、完善三个动态过程”的思考;参加编写并出版了《遵义会议精神文献研究》专著等。
张黔生
“前年,我回到当年插队落户的生产队所在的大山,当年那条乱石嶙峋、狭窄陡峭的山路已不复存在,一条乡村公路把我一直带到了山顶的晒坝上。”张黔生说,原来的晒坝边上早已修建起了新砖房,见到了几个当年的“老贫农”如今衣着整洁、笑容满面,“虽然他们的脸上已布满皱纹,与我紧紧相握的双手也满是老茧,但他们眼中晶莹的泪花是高兴的、也是感人的。”
几十年过去了,得知山里的大部分孩子都走出大山,走上工作岗位,成了教师、医生、企业职工等,张黔生由衷地感到高兴。
如今,张黔生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然做着研究党史、宣传红色文化的工作,“为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想就这样力所能及地继续做下去!”张黔生说。
一审:王琰曹轶
二审:林萌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