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于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不仅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
春节是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春节文化内涵丰富且厚重。自腊月二十三祭灶起始,至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结束,其间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舞龙舞狮等一系列传统习俗递次展开,共同编织成春节独一无二的文化盛景。这些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憧憬与美好祈愿,深刻诠释了中国人对家庭、家族以及社会关系的珍视与维系,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情怀与社会伦理价值。
伴随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春节,这一古老的东方节日成功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了解和体验领略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目前,近20个国家已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以不同形式欢庆农历新年。2023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无疑是对春节国际地位的有力彰显,更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在海外华人聚居的社区,每逢春节,人们通过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使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得以广泛传播。例如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春节庆典已然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事,吸引了大量当地居民及游客纷至沓来,成功构筑起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2024年在英国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超过70万人参与,一跃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亚洲文化节庆活动之一,有效推动了跨文化交流与融合进程。
春节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还催生出众多商业契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全球旅游业在春节期间收入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仅中国市场2023年春节国内旅游收入便高达3758.43亿元,同比增幅达30%。零售业也收益颇丰,2023年春节假期,我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8%。春节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春节经济”的拉动效应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为全球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搭建起互利共赢的桥梁。
在外交舞台上,春节同样扮演着极为特殊且重要的角色。众多国家领导人会在春节期间发表热情洋溢的贺词或亲自参与相关庆祝活动,借此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情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连续多年为中国农历新年致贺词,着重强调其在文化交流与和平共处层面的深远意义。春节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外交互动等多方面均发挥着关键作用。
春节申遗成功的世界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积极引领与担当。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业,严格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忠实履行缔约国的各项责任与义务。为保障春节文化得以永续传承与繁荣发展,中国政府多管齐下,出台优惠政策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申遗成功之后,中国必将以更为坚定的决心、更为强劲的举措,全方位加大春节文化的保护力度,显著提升对相关文化遗产项目的扶持水平,积极引导并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身春节文化的守正创新实践中。中国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肩,共同探寻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之路、优化之策,合力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向新的辉煌,为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倾尽全力、贡献智慧。
更为重要的是,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将借助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诚挚地与世界各国及地区分享春节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传播春节所蕴含的团结、友爱、和平、和睦、和谐的人文精神,传递春节所揭示的自然伦理、和谐生态的自然精神,极大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敬畏自然、勤劳勇敢的深度认知与理解,更为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相互交融构筑起坚实而宽阔的桥梁。这一系列行动也展现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中国在构建多元包容世界文化生态进程中的关键角色与卓越风范,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生、繁荣共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推动全球文明互鉴
追溯历史脉络。通过系统研究历史古籍、考古成果与民间传说,进一步梳理春节从先秦至近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详细解析各个时期春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履行的社会功能以及展现的象征意义的演变轨迹。例如,深入挖掘殷商时期“腊祭”如何孕育春节祭祀文化的雏形;汉代“岁首朝贺”怎样构建起春节礼仪制度的基本框架;唐代“守岁”习俗盛行,阖家团聚,灯火长明,强化了春节的家庭团圆内涵;宋代“交年节”的出现丰富了节前筹备活动,洒扫庭除、换桃符等习俗展现了对新春的殷切期盼,进一步拓展了春节的文化外延与民俗内容。基于这些深入研究成果,组织专家队伍将其整理编撰成权威的文化典籍,精心制作成高质量的纪录片或富有吸引力的线上课程,进而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以及广泛覆盖的网络平台等多元渠道,向世界各国人民广泛传播,使全球受众能够深入透彻地了解春节文化的底蕴以及清晰明确的发展脉络,让世界认识到春节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强大生命力。
解析民俗内涵。春节民俗丰富多样,是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运用民俗学与人类学的专业研究方法,深度剖析贴春联、舞龙舞狮、守岁等经典民俗活动。深入阐释春联所蕴含的文学、书法、祈福等多重文化内涵;揭示舞龙舞狮背后的古老图腾崇拜、地域特色差异以及文化融合现象;解读守岁所凝聚的对时光的敬畏、对家庭团圆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等情感与哲学意义;细品年夜饭所承载的家族情怀与美食寓意,其团圆意义非凡,游子归乡共赴盛宴,食材寓意丰富,鱼表“年年有余”,饺子似元宝,双数菜肴盼好事成双;追思祭祖所彰显的家族传承与精神纽带,人们缅怀祖先,于祠堂祖坟献祭品,求家族平安,寻心灵慰藉与归属感。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春节民俗展览、盛大的文化节等活动,诚挚邀请各国文化使者、普通民众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交流、技艺传授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世界人民能够直观真切地感受春节民俗背后所蕴藏的东方智慧与独特文化魅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深度理解、情感共鸣与交流互动。
探寻精神内核。春节蕴含“家和万事兴”“顺时应势”等宝贵精神特质。“家和万事兴”在春节中极为凸显,家庭团圆是核心,家族成员跨越距离相聚,亲情在此时凝聚升华。邻里间相互拜年问候,社会氛围和谐友善,不同地区、民族的春节习俗相互包容借鉴,如少数民族与汉族春节文化的交流互动。弘扬这种精神,利于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中,以春节“家和万事兴”的精神为线索,鼓励各国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艺术作品的互展互赏、文化人才的互访互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顺时应势”表现在春节作为新旧交替标志,人们依循自然规律与时节变化,回顾过往、规划未来,是古老的中国智慧。这启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社会发展转型等事务时,应尊重自然的节奏与规律,敏锐感知时代发展脉搏,凝聚各方力量协同发展,以顺应大势的智慧和积极主动的姿态谋求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实现人类与地球家园的和谐共生共荣。以春节“家和万事兴”“顺时应势”等诸多中华传统智慧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全球发展中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协同发展,引导各国在制定政策与发展规划时借鉴这一理念,可推动全球文明在价值观层面的交流互鉴,助力人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文明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