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科技专家进“站”农户种植无忧

□本报记者吴新光石鹏飞通讯员翟冀平

11月26日一大早,永清县刘街乡彩木营村村民刘欢军夫妇就在西红柿大棚里忙活起来了。他们在西红柿小镇基地承包了两个日光温室大棚,占地5亩,1亩地产西红柿2万多斤,按每斤2.5元回收,这两个棚一年下来能收入20多万元,收益相当可观。

就在刘欢军夫妇忙活的时候,永清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永江也来到大棚里进行技术指导。

前一阵子天气比较阴,11月26日,天气骤然放晴,王永江放心不下西红柿小镇大棚里的西红柿,于是赶到基地。

由于经常过来,王永江与刘欢军等许多农户都非常熟悉,“老刘,你这棚里西红柿长得不错啊,这都到四穗果啦。”

“王专家,你一来,我们大伙儿心里就有底了。”

不大工夫,永清县番茄协会会长、永清县丰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书鸿就将周边大棚里干活的农户招呼到刘欢军的大棚里,“田间课堂”开讲了。

“最近气温变化比较大,大棚要根据光照条件进行保温,冬季阴天时也要适时揭开保温被,争取散射光。”

“连续几天阴天,突然暴晴天了,大棚管理这时得注意,严禁在骤晴时一次性揭开保温被,一定要渐进式放帘子,让作物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防止西红柿出现日灼等生理性病害。”

“冬季大棚要巧用肥水,最好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膜下滴灌或者膜下暗灌。膜下滴灌,水汽往下走,如果还用大水管灌,水汽蒸发后,大棚湿度就上来了,容易形成小气候下的高温高湿,给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条件。”

……

“我们村种植西红柿已经有30多年历史,以种植出口感好且营养含量高的西红柿为目标,提出把西红柿水果化,目前超过80%的农户都参与了西红柿种植。”彩木营村西红柿小镇产业基地负责人刘刚介绍,为进一步壮大西红柿产业,当地规划建设了西红柿小镇,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以彩木营村为主导,辐射周边多个村。大棚里有秋延茬、越冬茬、早春茬、越夏茬西红柿,可全年生产供应,一年销售西红柿2万多吨。

西红柿水果化,离不开育种、育苗以及田间科学种植、管理。贾书鸿非常感谢廊坊、永清市县科协给他们送来了像王永江这样的科技专家,“2024年,科协还在我们丰沐生态农业公司设立了省级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

永清县科协在汇聚科创资源时,把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当作为企业提供科创服务的一种“利器”。

“设立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有助于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帮助企业加快形成技术创新体系。”永清县科协主席万金敏表示,依托“河北省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为科技专家和当地企业搭建沟通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发挥组织体系力量,邀请行业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支持、市场拓展、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产品等方面的难题。

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永清县西红柿小镇在科协等部门的指导下,还创办了“田间学校”,将课堂搬到大棚里,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种植能手授课,并开启“专家育能手、能手带新人”新模式,每年无偿培训1200余人次,为西红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在廊坊、永清市县两级科协的牵线下,永清县西红柿小镇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紧密合作,成立了西红柿研究院,制定西红柿地方性生产标准,加大西红柿品种培育力度,持续引进筛选新品种,培育优质种苗,研发示范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

“生产管理、植保、生物育种等科技专家进‘站’,更坚定了我们发展鲜食水果型西红柿产业基地的信心。”刘刚透露,西红柿小镇与北京市农科院合作进行育苗,目前正处于试种阶段,今后重点做西红柿品种的繁育,有了品种的差异化,西红柿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老百姓的日子才会更富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