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张钰惠)近日,“作业熔断机制”再引热议。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
“作业熔断机制”并非第一例。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超时熔断制度”,要求学生做作业超过晚上9点或超60分钟必须停止;江苏常州博爱小学实行“九点熔断机制”;浙江宁波开展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规定试行“作业熔断”;广西南宁桂雅路小学规定,每天晚上9:30后,学生可以放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作业未能完成,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作业熔断机制”初衷虽好,但也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忧。一方面,有家长担心,学习习惯不好或能力不足的孩子,会将“作业熔断机制”作为逃避作业的借口,影响学习进度。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虽想减轻孩子的负担,但又担心自家孩子遵守“作业熔断机制”,而别人家的孩子继续写作业到深夜,差距越拉越大。规定作业时间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平衡学生的休息时间和家长的担忧,成为这一机制的问题所在。
面对上述问题,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应担负起各自的职责,避免“作业熔断机制”流于形式。学校应建立作业时长监督机制,督促教师和学生向课堂要效率;教师要厘清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是否适合大部分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强度,针对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学生“对症下药”,查漏洞、补短板;家长需转变教育思维,从大包大揽的“保姆式”辅导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提升学习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平衡好学习和休息时间。
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治标更要治本。“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话题。无论是实行“作业熔断机制”,还是查处违规课外辅导班,归根究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持续深化教育改革,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将学生全面发展纳入地方和学校的考核评估体系中,才能真正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