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张学良回忆起“杨常事件”,坦言道:“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他为何会这样说呢?
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帅府的老虎厅中,枪声响起,两位奉系军阀中的重量级人物——杨宇霆和常荫槐,应声倒地。这一幕,不仅震惊了当时的军政界,也成为了张学良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为何已经顺利登上权力宝座的张学良,会对这两位深得人心的军阀痛下杀手呢?
杨宇霆,一个履历耀眼的军事人才,早在1906年就公费赴日学习军事。归国后,他凭借其良好的现代化军事素养,成为张作霖麾下的大将,深得信任。在他的建议下,奉军进行了军事改革,整体作战素质大大提升,成为北洋军阀中不可小觑的力量。然而,正是这位为奉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最终却倒在了张学良的枪口下。
杨宇霆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在政坛上培植了自己的势力。然而,他的居功自傲和野心勃勃的性格缺陷,也让他在政治斗争中陷入了困境。特别是在张作霖被炸死后,杨宇霆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更是跌到了冰点。虽然杨宇霆不得不发表支持张学良的演说,但他我行我素、收买人心的手段,却激起了张学良的戒心。
在奉系军阀内部以及日方的反复讨论商议后,年轻且容易控制的张学良被推举为大帅的继任者。然而,这对于杨宇霆来说,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他开始以退为进,试图在张学良身边安插亲信,以图东山再起。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张学良的眼睛。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张学良终于动了杀心。他拿出一枚银元,决定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是否处决杨宇霆。然而,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接连六次抛掷,都是正面朝上。于是,这位曾经的军事奇才、奉军的大将,最终倒在了老虎厅的枪声中。
多年后,回想起当时抛硬币的那一刻,张学良坦言自己从不信迷信,但杀杨宇霆后却不得不信。然而,回顾历史,我们都知道,杀死杨宇霆的并不是少帅的迷信,而是他自己师心自用、不知守拙、错判局势所导致的。这场权力较量,最终以张学良的胜利而告终,但也为奉系军阀的未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