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样发力

近日,《关于提请审议江苏省2024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正式披露,当地争取到一次性下达分三年实施的专项债务限额7533亿元。这个数额,约占到财政部下达6万亿元用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额度中的12.6%,将大大缓释当地化债压力。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怎么花?

举例来看,江苏省省级安排科技支出119亿元,较上年增长9.8%,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8.9个百分点,重点用于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科技重大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

不难看出,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在促发展、稳民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一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每年力度有所不同。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面加上“更加”二字,会具体体现在哪些政策安排上,又有何深意?

业界专家认为,强调“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将明显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提高财政支出增速,广义赤字率大概率高于2024年。

通常来说,财政赤字率,这项由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是衡量财政政策是否积极的重要指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财政增收压力较大,要支撑一定力度的财政支出,离不开政府举债。

“赤字率与其他财政工具不同,公众对赤字率及其变化的关注度非常高,赤字率更能传递政策意图,具有较强的政策信号意义,提高赤字率释放了中央稳增长的坚定决心,有利于稳定预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狭义赤字率大概率突破3%,赤字规模中大概率仍是中央国债为主,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基层财力稳定,增加地方财力的可支配程度,有利于地方做好“三保”工作。

近期,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得以公布。具体来看,这是一套“6+4+2”的方案:

“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4”,即是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2”,则是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拳”如何以“一子落”促“满盘活”?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的相关举措可以增加政府投资,从而带动社会投资,并通过增加供给来进一步拉动需求,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提升。所使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但有利于投资拉动,同时,由于其利率较低,对于化解地方债务将会发挥积极作用,也是实现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根本保障。

“由于收入与支出相互影响,当收入增长进入新常态时,有效地控制支出增长的速度,是保障财政可持续性的科学举措。而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进一步促进政策的有效性,精准聚焦与高质量发展及民生相关的重点领域,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李旭红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正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李旭红认为,展望下个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在不断增强前瞻性、系统性及科学性的基础上,财税政策还需要与相关的产业政策、社会政策协同配合,从而促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效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