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伍曼娜近日,深圳理工大学举办首届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曙光科学节,26名大一学生身着正装依次走上演讲台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数学、天文学等。
该校首届本科生洪宇聪以“脑机接口”为题,针对高位截瘫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能力的缺失作报告:“在原本运用视觉反馈脑机接口(BCI)的基础上,这项研究补充了触觉反馈机制,通过体感皮层微刺激(ICMS)产生触觉感知,能够帮助高位截瘫患者更好地控制机器人手臂。”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前荣誉院长李国杰来到曙光科学节活动现场,听了同学们的报告后感慨道“大为惊讶”“非常欣喜”“觉得后继有人了”。
“我是第一次听大学一年级的同学做跟科学有关的这种报告,和我读大学一年级时相比是今非昔比了,那时候这种活动是不敢想的。”李国杰说,“这些学生走进大学才几个月,一个学期都没读完,但他们的知识水平使我大为惊讶,他们的知识面非常广,敢于去看一些论文来讲自己的观点,而且题目不是教科书上那些旧知识,都是很前沿的,甚至有的学生完全用英语来讲,我感到很欣喜,觉得后继有人了。”
当然,李国杰认为,举办科学节活动的目的并不是现在就考察大一学生现在是否做出了科学成果,而是通过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自信心等,激发大学生对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从事科研的兴趣。
与会嘉宾把象征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代表。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其实是让一年级的本科生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展示。培养兴趣很重要,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才能配合得更好。而且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室轮转,他们能够尽早地接触科学研究,也真正学到了一些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前沿进展。
“无论是学生们将来成长为科学家、工程师还是企业家,我们都希望他们将来面向大众作演讲时能充满自信,这就是一个让他们锻炼自己的舞台。”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执行院长梁青宁说:“书院不仅是文化社区,还是学术社区,通过邀请学术大家来作主旨演讲、举办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节,可以创造一个活跃的学术氛围。”
实际上,此次曙光科学节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是以大一学生为主,书院辅导师只是在旁指导、协助。因此,深度参与整个活动筹备工作的首届本科生颇有感触。
“此次科学节让我对未来学术报告的准备和演讲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洪宇聪说,活动中还接触到了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跨领域的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灵感。”
“参加这次学术报告活动,除了锻炼了我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演讲能力,也锻炼了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对我个人成长很有帮助。”本科生丘林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