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西电东送”大动脉灵州换流站“焕新记”

(3)

扫码可看更多精彩内容

(1)俯瞰灵州换流站。

(2)窦俊廷进行指挥。

(3)赵庆杰参与检修。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换流站试点,位于银川市灵武市的灵州换流站是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首端站。该工程线路全长1720km,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浙江六个省区,累计外送电量超过3400亿千瓦时,约为浙江全省用电量的8.8%。

10月14日,2024年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年度综合检修正式开始。今年是灵州换流站副站长窦俊廷指挥并参与综合检修的第八年,作为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窦俊廷对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天凌晨,经过紧张的倒闸操作,灵州换流站内上百个电弧缓缓熄灭,这座电力枢纽逐渐陷入沉寂,并正式拉开2024年度停电综合检修的序幕。

此次是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2016年投运以来的第8次综合检修,近500人需要利用短短12天的停电间隙,对换流站内300余套大型设备、数十万件电气元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保证换流站未来一年的稳定运行。

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宁夏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曾经创造单位换流容量占地面积最少、单位输电距离损耗低等多项世界之最,是国家“西电东送”的大动脉之一。宁夏是“西电东送”重要送端,已建成的2条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将风光火电打捆送往十几个省区,累计送电量超7500亿千瓦时,运营效率居全国前列。

在检修期间的灵州换流站内,数百名工人与几十辆车辆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图景。“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以满足东部电网的需求。”窦俊廷说道。

科技赋能多维呈现

灵州换流站是全国首批数字化换流站试点。数字化建设为运维人员安上了“千里眼”与“顺风耳”,不仅极大提升了日常巡护时的处置效率,在检修期间,“多维信息呈现”的界面让每一处细节、每一丝动态都清晰呈现,运维人员可将全局尽收眼底,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距离灵州换流站5公里的线路检修中,无人机等智能检修利器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智能化检查与维护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各种智能化设备让检修工作不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更像是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

换流阀是被誉为换流站“心脏”的关键设备,是实现交流电向直流电转换的核心部件,其价值约占整个换流站设备总价值的四分之一。核心设备对阀厅环境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湿度、温度以及空气的洁净度必须符合特定标准。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工程师赵庆杰介绍,灵州换流站共设置高低端4个阀厅,每个阀厅各安装1组12脉动换流阀,他与同事需要在6天内组织团队完成阀塔的20项检修任务,仅更换接线柱这一项任务,就需要重复3000多次。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干扰阀塔运行的隐患,乃至引发停电等严重后果,为了保证施工期间阀塔内的绝对清洁,每次更换的元件都需要记录在册,大到一个模块,小到一颗螺丝,都不能遗落。面对这些承载着国家重任的“技术巨擘”,赵庆杰与同事们谨慎至极。

早年间,换流阀的制作工艺尚被国外长期垄断,时至今日已完全自主可控,极大鼓舞了赵庆杰等新一代技术工作者的士气。“自从国产化之后,现场施工、安装、调试等都是由国内人员自主开展,大大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效率。我感到很自豪,能参与到电力检修中,也觉得非常光荣!”赵庆杰说道。

紧张奋战夯实基底

10月25日,历经12天的紧张奋战,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新恢复运行,标志该工程的第8次年度综合检修工作圆满完成。此次检修共完成常规检修、特殊检修、大修技改、隐患治理等154项,消除设备缺陷77项、输电线路缺陷347项。

截至目前,宁夏利用银东直流、灵绍直流等电力外送大通道,已累计向华东华北地区输送电量超7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近3亿吨标准煤、7.5亿吨二氧化碳、2亿吨碳粉尘、1125万吨氮氧化物,充分发挥保障国网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如今,宁夏正以“宁电入湘”工程为先锋,紧锣密鼓地打造着第3条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届时,宁夏每发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每发2度电中就有1度电外送,源源不断的“宁夏绿电”将点亮东中部地区的万家灯火,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璀璨篇章,更是宁夏作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积极实践。

本报记者李江波马楠张佳怡/文李鹏/图

0 阅读:1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