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终评结果公开,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支持的“孔德辛工作室”人才项目、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和南京市歌舞剧院创作的古典舞《思乡切·女史箴图》摘得“荷花”大奖。
东晋顾恺之的传世名作《女史箴图》是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为顾恺之在南京时所绘制。此图原为清内府所藏,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国联军入北京,为英军所掠。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由于英国方面知识欠缺,大英博物馆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进行装裱,且将其拦腰截为三段,并出现了掉渣现象。《女史箴图》的颠沛流离的经历触动了不少观众的心,也触动了南京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南京市歌舞剧院院长管辉以及编导郭海峰、孔德辛的心弦,“这几年文物题材特别火热,我们在前期采风时到了不少博物馆、艺术馆,搜集了很多题材,希望可以找到与南京有关,反映家国情怀的题材,其中《女史箴图》的故事触动了大家的内心,所以决定以《女史箴图》为题材创作。”
舞蹈《思乡切·女史箴图》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里,一位风烛残年的女史透过画卷看见了芳年华月的自己,她竭力挣扎想要拥抱同伴、回到故土而不得,两相遥望,翘首盼归的故事。通过古典舞的手法,中国舞的叙事,意象表达了《女史箴图》的来去归途。这是一部“小而美”的舞蹈作品,时长仅8分钟,但其背后团队为这8分钟打磨了8个月之久,“我们这8分钟的舞蹈中间可能修改了20版不止,基本每天排练都到深夜,演员们没有一天是睡懒觉闲着的,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几乎都在排练。”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在台上观众看到18名演员水袖飘飘,轻盈起舞,而在观众看不到的台下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在台下其实还有17名演员,负责在后台慢慢地抽拉布条,在演出中因为女演员的重量附在布带上,若布条抽拉用力不均匀,在布带上造型的女演员就会摇晃,观众所感受到的“丝滑”背后是另外17名男演员的功劳。此外,操控车台的演员也功不可没,在比赛中车台两旁有很多灯光设备,留给车台操控者的活动空间很小,但有要求车台的万向轮一点都不能歪,要十分精准地操控。“这个舞蹈不仅是台上跳的演员努力付出,台下的演员也功不可没。”
对于舞台上的演员来说,车台表演也是一个挑战,车台高度在160厘米左右,演员身高在169厘米,演员要爬上去非常不容易,“我们想过要不要降低一点高度,但降低后就不像博物馆展柜那个感觉了,所以演员最后是单手抱着画卷往上爬的,这个难度很高。”这一高难度的动作和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腰受了伤,最后一周几乎动弹不得,最后每天打止痛针坚持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思乡切·女史箴图》的18位女演员平均年龄才19岁,除了6名南京市歌舞剧院的几位优秀青年舞蹈演员,12名还是学生。这些学生是南京市歌舞剧院和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委培”人才项目的学员,由南京市歌舞剧院自主培养,此前并没有舞台经验,而在荷花奖的角逐中,她们面对的都是专业舞蹈院校的优秀成员和专业歌舞剧院的成熟演员,但就是这样的组合最终实现了南京在“荷花奖”评选中的历史性突破。“《女史箴图》作为一件宝贵的文物,本身就是记忆的瑰宝,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将它的现代价值、时代价值展现出来,我们希望通过舞蹈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流失在外的文物,并期盼它们早归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