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三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华声在线12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黄琼)12月13日上午,常德高新区,常德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践中心电机知识课堂,企业导师张献旻正在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现场教学。讲台上摆放着万用表、兆欧表等教具;透过窗户,记者看到教室外就是企业生产线,不远处中联重起塔机林立。
常德高职院校将教室搬进园区企业,搭建双师课堂、现场课堂、流动课堂。
常德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践中心负责人李灿介绍,2023年10月,常德高新区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践中心,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构建园区统筹、学校牵头、企业联动的政校企协调育人机制,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三三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在校内学习,完成专业技能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在智能制造公共实践中心学习,完成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学习;第三年分散到园区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学徒制跟岗实习、岗位实习及就业等。
今年9月,来自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80余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成为这里第一批学生,组建2个现场工程师班,学生吃住在园区,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李灿介绍,除学院有任课老师上课外,还有12名企业兼职导师传授企业生产一线知识与技能,课后学生随时可以走进企业零距离感受生产现场,向师傅请教,将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融合、实训项目与生产任务融合。
记者看到,2000平方米的公共实践中心,建有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高标准培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工业网络实训室、科技创新实训室,学生上完课就能进行实操。目前,公共实践中心与园区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中联恒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约,打造一批标准化的现场教学基地。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典型现场教学项目,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教学内容,课程项目充分与岗位匹配,将吸引更多高职院校进驻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