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鹰”展翅智慧巡检

11月27日早上,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工务段田东路基危石工区工长黄鹏霖仰头望向空中,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无人机向右微调,确保安全距离。好!可以执行材料投放。”一架承载重要使命的无人机,稳稳吊挂着施工材料,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精准的轨迹。

工区作业人员正在田靖线44公里600米处的山峦间进行浆砌片石支顶危石作业。无人机操作员使用运载无人机转运机具材料,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

广西多山地丘陵,铁道线如巨龙般穿梭于连绵的山脉之间。百色工务段管内田靖线沿线地貌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山石林立,挑战重重。“以往,面对百米高山,我们要背负沉重的工具和材料,耗费大量体力攀登。”班长刘世杰望着身旁整齐码放的水泥和沙子,有些感慨,“而今,无人机仅需几分钟便能将物资送达山顶,大幅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也有效压缩了作业时间。”

这架无人机翼展达1580毫米,最大载重50公斤,在山间翱翔的姿态犹如一只矫健的老鹰,因此被工区职工称为“飞鹰”。

紧贴生产实际,百色工务段不断将科技力量引入生产一线,不仅持续提升着作业效率,而且有效提高了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据统计,在大修工程中使用运载无人机,单程效率相较于人工提升约12倍,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

随着材料准备完毕,8时,黄鹏霖带领职工投入紧张的作业。搅拌砂浆、接收材料、选取片石、挖掘基础……山谷间回荡着劳作声。

无人机操作员韦立堂全神贯注,紧盯遥控器屏幕,根据对讲机传来的指令,灵活调整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当陇凌站即将发车,现场防护员黄瀚霖及时发出通知,韦立堂迅速将无人机平稳降落。

“操作这种大型无人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韦立堂认真地说,“山区地形复杂,卸料时不仅要精准定位,而且要时刻留意周围是否有树木、高压线等障碍物。每次投放前,我都会通过摄像头观察环境,并要求接料人员密切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正午时分,半山腰上,黄鹏霖和职工们挥汗如雨。他们采用浆砌片石的方法,对倾斜角度大且前端缺乏稳固支撑的危石进行支撑加固,以确保危石的稳定性。

运载无人机不只在物料运输上大放异彩,在自然灾害导致线路破坏等紧急情况下,也展现出了快速响应和高效修复的能力。百色工务段利用无人机对管内沿线山体环境进行3D成像建模,通过图像对比分析精准研判山体环境变化和危石情况。“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还补强了安全管理短板。”该段路桥科科长蒋俊杰表示。

13时30分,20立方米的浆砌片石和混凝土浇筑工作圆满完成。这场科技与汗水的交响曲在山间回荡,奏响了科技保安全的新篇章。

“飞鹰”展翅智慧巡检11月27日早上,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工务段田东路基危石工区工长黄鹏霖仰头望向空中,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无人机向右微调,确保安全距离。好!可以执行材料投放。”一架承载重要使命的无人机,稳稳吊挂着施工材料,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精准的轨迹。工区作业人员正在田靖线44公里600米处的山峦间进行浆砌片石支顶危石作业。无人机操作员使用运载无人机转运机具材料,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广西多山地丘陵,铁道线如巨龙般穿梭于连绵的山脉之间。百色工务段管内田靖线沿线地貌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山石林立,挑战重重。“以往,面对百米高山,我们要背负沉重的工具和材料,耗费大量体力攀登。”班长刘世杰望着身旁整齐码放的水泥和沙子,有些感慨,“而今,无人机仅需几分钟便能将物资送达山顶,大幅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也有效压缩了作业时间。”这架无人机翼展达1580毫米,最大载重50公斤,在山间翱翔的姿态犹如一只矫健的老鹰,因此被工区职工称为“飞鹰”。紧贴生产实际,百色工务段不断将科技力量引入生产一线,不仅持续提升着作业效率,而且有效提高了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据统计,在大修工程中使用运载无人机,单程效率相较于人工提升约12倍,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随着材料准备完毕,8时,黄鹏霖带领职工投入紧张的作业。搅拌砂浆、接收材料、选取片石、挖掘基础……山谷间回荡着劳作声。无人机操作员韦立堂全神贯注,紧盯遥控器屏幕,根据对讲机传来的指令,灵活调整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当陇凌站即将发车,现场防护员黄瀚霖及时发出通知,韦立堂迅速将无人机平稳降落。“操作这种大型无人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韦立堂认真地说,“山区地形复杂,卸料时不仅要精准定位,而且要时刻留意周围是否有树木、高压线等障碍物。每次投放前,我都会通过摄像头观察环境,并要求接料人员密切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正午时分,半山腰上,黄鹏霖和职工们挥汗如雨。他们采用浆砌片石的方法,对倾斜角度大且前端缺乏稳固支撑的危石进行支撑加固,以确保危石的稳定性。运载无人机不只在物料运输上大放异彩,在自然灾害导致线路破坏等紧急情况下,也展现出了快速响应和高效修复的能力。百色工务段利用无人机对管内沿线山体环境进行3D成像建模,通过图像对比分析精准研判山体环境变化和危石情况。“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还补强了安全管理短板。”该段路桥科科长蒋俊杰表示。13时30分,20立方米的浆砌片石和混凝土浇筑工作圆满完成。这场科技与汗水的交响曲在山间回荡,奏响了科技保安全的新篇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