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将迎来冬至节气,这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冬至的“至”有极致的意思,冰益壮,地始坼,隆冬时节到了。
据商丘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张艳玲介绍,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数九”,又称“交九”,从冬至日开始计数,每9天为1个“九”,等过了9个“九”,也就是81天,谓“出九”,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
“常言道‘冬至一阳生’,冬至的到来代表着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古代养生认为阳气初生时,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不要过度耗损阳气。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友杰说,冬季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同时,要注意避寒就温,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能够微微出汗正好,如果出汗太多会造成“泄气”,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如果此时以辛温散寒、活血通经、提振阳气的方法进行调理,“护好阳气,藏好肾精”,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季好发病的发生,也将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友杰提醒,冬至到来后,要注意将四个部位“藏好”,以避免受凉:头部受凉,会造成头痛、头晕,并且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能会诱发脑卒中;脖颈受凉,会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咽喉痛,引发哮喘、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肚子受凉,会导致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脚部受凉,会影响心血管和内脏,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
“一到冬至,很多人药补、食补轮番上阵。要知道,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人的体质也各有不同。如果不顾人的体质而盲目进补,非但起不到补的作用,反而会让疾病缠身。比如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差的人盲目进补,尤其是滥用滋腻的补品,会导致脾胃更加虚弱。”王友杰说,不同的体质补法各有不同,比如气虚的人群可以吃点土豆、山药;血虚的人群可以吃点阿胶、大枣;阴虚的人群可以吃点银耳、百合;阳虚的人群可以吃点核桃、羊肉等。所以在进补前最好先听取中医专家的意见。
王友杰表示,动则生阳,冬至到来后,多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可以很好地巩固体内的阳气,从而增强体质,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冬季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为佳。不宜过度运动,更不要大汗淋漓,以免感冒。室外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对于暴露在外的手、鼻、眼、耳等部位要保护好,以防冻伤。晨练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锻炼半个小时为宜。如果天气不好,最好取消晨练。
本报融媒体记者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