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上专家贡献智慧——提升农业含“新”量绘就振兴“实景图”

新华报业网 2024-12-17 18:06:59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2月15日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研究院在扬州举办“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一批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部分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的领导同志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新农人作案例分享。此次研讨会,既有理论层面的指导,又有实践层面的总结,还有典型经验的分享。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列入明年重点工作之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如何以实际行动有力有效提升现代农业含“新”量,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实景图”?12月15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主办的“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在扬州举办,来自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乡村一线的行家里手齐聚一堂,为江苏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以“含特量”雕琢产业振兴“工笔画”

冬令时节,位于高邮市龙虬镇的“高邮大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内,十几名村民快步走到15号育苗棚,忙着把虾苗搬到温度适宜的“新家”。

作为高邮特色水产,高邮大虾现有养殖面积9.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带动近10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此次研讨会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为高邮大虾产业“代言”,他认为做优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既要在品质上追求“过得硬”,也要在品牌上追求“叫得响”,更要在产业上追求“全链条”。

在乡村振兴“大写意”场景中,如何以“含特量”雕琢好产业振兴“工笔画”?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陈建光在会上表示,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距离农民最近的制造业,联农带农益农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兴、农业强,应构建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升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江苏乡村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50家,去年营业收入1.36万亿元;拥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农业产业强镇79个,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4个,去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处长许卫健展示成果之余,也抛出调研显示的问题:在部分乡村,增值收益较低,新技术装备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这些让特色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许卫健表示,通过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单项冠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而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章剑华看来,乡村文化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会,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以数智技术支撑乡村焕“新”

释放数字技术潜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研究专家顾益康在研讨会上表示,“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发展起点,探索出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之路。

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认为,要从种子、耕地、装备3个方面入手,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省农科院将在功能产品开发上投入科研力量,如加大对生物育种实验室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通过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则表示,通过农机农艺农智融合关键技术突破与系统集成创新,实现水稻栽培全程田间“无人化”作业,进而创立水稻丰产优质高效的“无人化”栽培技术体系,可为未来“谁来种稻、怎么种稻”提供颠覆性的先进技术。

强调绿色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如何让绿色低碳科技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建议,在发展农业大数据技术方面,加强前沿育种技术研发,同时汲取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的智慧,推动其与现代绿色低碳科技的融合创新。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王荣平表示,与会者既有理论层面的指导,又有实践层面的总结,还有典型经验的分享,在提供更多创新成果的同时,还可催生更多实践成就。

以涵养人才带来生态蝶变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羊”。冬季的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景观河波光粼粼,河畔高楼林立,映照在水面,田园风光与城市景致交融。

去年,该村实现工农业总收入161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3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全国行政村中位居前三。会上,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为大家分享共富经,“在共建中实现发家致富,是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之路的根本动力。”

“现在青菜每斤收购价1.2元、茼蒿1.8元,合作社带着农户种地,大家收入有保障。”会上,新农人代表、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琳琳,对这两天合作社的蔬菜收购价了如指掌。去年,她所在的合作社销售额达8000万元,亩均收益超万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我很幸运,不是旁观者,而是一名建设者。”费琳琳说。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只有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才能打造沉得下、留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记者跟随专家一线调研时获悉,近年来,扬州实施村干部待遇提升行动,提高村干部报酬,近3年累计安排32个省考职位计划,去年首次拿出24个事业编制开展专项招聘。近3年,扬州共有46人在获得行政或事业编制后,在村继续担任党组织书记,有效保障了村级工作的稳定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倪敏李源李鑫津/文韩然百/摄

0 阅读:1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