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7日讯12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情况。近年来,山东着力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建立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机制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梳理人才需求,先后印发《山东省“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山东省鼓励发展本科专业清单》,为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供指导。
提高学科专业布局针对性
2024年山东省新增博士点80%以上为“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新增硕士点80%以上为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专业学位点;近3年新增本科专业点80%以上是社会急需紧缺专业。这“3个80%”有效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全省高校共设置博士硕士学位点1300余个、涉及138个一级学科或专业类别,共设置本科专业点3800余个、涉及91个专业类,形成了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聚焦国家战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等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成立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建设9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9个省级未来技术学院、61个专业特色学院和77个现代产业学院,有力支持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发展。
下一步,将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配度。
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
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
落实好《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定期更新发布《“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鼓励发展本科专业清单》,引导高校做好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学科专业。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面向我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强化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布局,有效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扩大相关人才培养规模占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涉外法治等急需紧缺领域,超常布局相关学科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科产教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行动,打造基于大模型的专业核心课程,加快专业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改造,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