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经过电力设施改造,知青楼整洁清爽,面目一新。
改造前:知青楼墙壁上挂着多个表箱。
时间:
12月中旬
地点:
思明区黄厝社区塔头社
夜幕降临,思明区黄厝社区塔头社的路灯亮起。灯光倾洒,照亮了平坦舒适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温暖着市民游客的心。塔头会客厅主理人蔡新哲说:“晚上欣赏夜景美,白天感受‘无线美’,塔头社更亮了,也更靓了。”
城中村改造有着城市更新“第一难”之称,而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更是难中之难。塔头社,通山达海,是位于岛内的“最闽南村落”,也是不断出圈的网红村。经过近一年的电力提升改造,塔头社供电可靠率达到A+类供电区域标准,可提供未来10年的用电可靠保证。
在塔头社,电力提升改造这块“硬骨头”是如何啃下来的?带来怎样的启示?近日,记者前往塔头社进行蹲点采访。
改出“新面子”
拆掉“空中飞线”3.5万米城中村实现“无线美”
塔头社曾存在城中村供电的共性问题,供电可靠性不高、安全隐患突出、供电容量不足、环境不够美观。2023年,塔头社拉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大幕,电力提升改造成为一个重头戏。
“塔头社很美,但在以前,‘空中蜘蛛网’影响游客第一观感。”蔡新哲说,由于历史原因,塔头社电线密密麻麻,挂在空中。路边矗立着一根根电线杆,短短四五百米的知青路,就有20多根电线杆。
如今的塔头社,已是一番新模样。沿着塔头西路一路前行,路面整洁宽敞,视野宽阔。昔日杂乱无章的“蜘蛛网”,被舒适宜居的“无线美”所替代。“整个村庄看不到一根电线杆,看不到架空缆线,全部入地缆化了。”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指挥部负责人许铭拓告诉记者。
继续往村里走,可以发现电力设施也“藏”起来了。在旅游热门“打卡点”知青楼,昔日墙壁挂了10多个表箱,如今整洁清爽;路边偶尔出现的电箱,不再“灰头土脸”,画上了清新亮丽的主题画;箱式变压器装上了电力收纳箱,看上去简约现代,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依托区政府、街道、社区三级对接协调机制,厦门供电公司做好整村用电规划,从历史电量、用电性质、用电面积三个维度,对780多户用户逐户排查用电需求,按城区A类最高供电标准提升改造。
“空中蜘蛛网”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存在安全隐患。要改出“新面子”,必须“应缆尽缆”。厦门供电公司思明供电中心配电运检二班班长肖健说:“此次改造采用先埋再拆模式。我们拔掉了201根电杆,拆掉的‘空中飞线’达3.5万米。”并且,为彻底解决表后飞线,厦门供电公司按“一栋一表”原则,将表箱安装到户。
改出“好里子”
配电站房变“智慧站房”首次应用新型电力装备
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比想象的难,“改一线动全身”。而塔头社电力提升改造,按“精品”来打造,难度越发升级。
塔头社巷道纵横交错,车辆通行困难,施工电力设备基本靠肩扛手抬。尤其是塔头东路一些小巷,有的间距只有一米多宽,开挖难度特别大,需要人钻到管道内,用锄头、铲子去挖。
改造过程中,塔头社整村共进行了107次电力现场作业。施工影响居民用电,如何保障供电稳定?创新施工模式破解“两难”。肖健说:“我们采用发电车,以及临时箱变、临时电缆分支箱、旁路电缆等带电作业方式保电,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
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解决电力设备落地空间需求。解决之道是创新思路,采用“一地多用、有效聚合”的“共享站房”建设模式。
在塔头社,一座集配电站房、消防站、垃圾处理、社区服务站等于一体的“共享站房”——“启航”综合服务用房正在加快建设。记者在现场看到,配电站房已经完工。该配电站房配置了8台变压器、24面开关柜,原先“小容量、多布点”的供电设施改为集中式的配电站房,可取消周边4台环网柜、10台箱式变压器、32座动力箱,进一步释放村庄公共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塔头社,供电网络越来越智能、高效。在塔头社剑潭湖边上,一个低压柔性互联装置静静伫立,这是厦门首次应用新型电力装备解决城中村灵活用电问题。
塔头社中心区域民宿、餐饮店集中,不同时段用电负荷波动大。低压柔性互联装置将轻载区域与负荷集中区域相联,实现跨台区容量互济,“它还相当于一个大型‘共享充电宝’,负荷低谷时段储备电能,应急情况时可提供10个小时电能使用。”肖健说。
塔头全量变压器装上类似“大脑中枢”的智能终端,各级出线安装智能开关,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供电全线装上“监控器”,一旦有异常第一时间预警……在这里,一种高效智慧的电能服务新模式已然出现。
改出产业“新流量”
点亮居民幸福生活助力民宿产业发展
据介绍,此次电力提升改造,塔头社供电容量从9370千伏安提升到23940千伏安,提升了14570千伏安。户均供电容量提升了18.4千瓦。电网结构从辐射状的供电模式,升级为双电源环网状供电模式。
供电能力的提升,点亮居民幸福生活,也点亮产业发展之路。
“我要炒菜啦!”过去,在塔头社居民朱海滨的长租房里,楼上楼下的租户煮饭时,都要互相“通一下气”。
朱海滨家楼下有一家店面,楼上两套房子用于长租。“以前用电小心翼翼的,空调、电磁炉等设备一起用就容易跳闸,煮饭炒菜时,楼上楼下都要打声招呼。”他说,此次改造,家里的电表从单相电表改为三相电表,容量从13千瓦扩到39千瓦,“电量充足,生活方便了很多。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一次跳闸现象都没有。”
“硬件的改造,有助于文化的打造。”蔡新哲举例说,塔头社知青楼是厦门岛内保存完整的知青楼,以前在知青楼开展文化展播活动,没有地方接电,需要拉插座,功率一大,就会跳闸。现在硬件提升了,接电方便,文化展播活动“电”力十足。“厦门是旅游城市,环岛路黄厝沙滩一年人流量达百万级,改造后的塔头社,成功接住了流量。”
思明区滨海街道副主任汤凌说,塔头社靠山面海,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有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曾涌现出多位进士、解元,也因此,塔头社民宿业蓬勃发展。“塔头社民宿有130多家,用电量日益增长。此次电力提升改造,不仅换了‘颜值’,更提高了‘安全值’,增强了供电可靠性,对民宿业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据许铭拓介绍,今年内,厦门将完成40个村的电力提升改造任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用电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助力打造有厦门特色的高素质高颜值城市社区。
(文/厦门日报记者刘艳图/厦门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