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新区对出口型企业——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碳足迹管理,这标志着市“数智双碳”产业平台建设应用有了新突破。
当前,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高新区聚焦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定位,持续推动“双碳”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科学打造阳泉市“数智双碳”产业平台,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精准“算”碳,科学摸清碳家底,是市“数智双碳”产业平台的一大特色功能。依托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高新区与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展合作,运用国内领先的电碳因子及先进能碳算法,对全区用能主体开展科学“算”碳。同时,高新区主动对接省、市两级统计部门,就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电力输入输出等进行业务咨询,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确保准确摸清全区碳家底。
拿阀门公司产品来说,生产1个阀门,会排放多少碳?“团队针对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开展调研,采集了产品从原材料提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回收处理等全流程用碳信息。企业贴上碳足迹认证标识,便能让客户知晓碳排放量。”高新区发展和统计部副部长刘健介绍。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低碳产品,也有利于引导低碳产品消费,还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新区合理“管”碳,率先建成区域性产品碳足迹、碳足迹政策等模块,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碳足迹认定服务,通过深度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全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市“数智双碳”产业平台建设,高新区还配套制定关于开展重点领域和行业碳排放核算、管理、考核、评价试点的实施办法,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000吨以上的企业及部分高排放行业纳入试点管理范围,并给予企业碳领域补贴,进一步调动企业降碳主动性。
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区3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用能数据,通过碳资产台账、碳排放核查、碳履约、碳效码、政策指引等功能,初步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市“数智双碳”产业平台功能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创建应用场景,进一步发挥平台产业培育与科技孵化功能,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来源丨阳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