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济宁5967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齐鲁晚报 2024-12-18 17:02:3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夫稳

12月18日,从济宁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5967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济宁创新采用“建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年以来共治理完成5967个村庄,新建污水管网1.3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2万吨,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生态环境。

全市一张图,优选国内知名设计院所,对全市所有村庄环境敏感程度、污水产生情况、地形地貌等进行深入调查,针对不同特点村庄,一村一策设计治理方式,设计方案邀请专家把关审查,实现了项目投资更省、效果更优、质量更好。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相结合,同步摸排、同步治理,系统改善村庄水生态环境。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结合,将污水、供水、道路等工程同谋划、同施工,节省了资金,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治理“新模式”。“以水养站”模式:在微山县、鱼台县等滨湖地区,针对坑塘较多的特点,对村内坑塘疏挖改造,将污水处理站外排中水引入,用于种植、养殖,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降低了设施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生态滤池模式:在泗水县、邹城市等东部山区,铺设管网难度较大,通过安装生态滤池方式对污水进行就地处理,无需破路及铺设管道,实现无人值守,基本不产生运营维护费。土壤渗滤模式:在任城区、梁山县等平原地区,推广“土壤渗滤+氧化塘”模式,通过建设成本较低的土壤渗滤设施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排入氧化塘进一步净化,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

组建了300余人的运维团队,每周对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进行巡查,每季度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建而不用等问题。建立了“1+11+N”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共接入设施3993座,实现了设施运行数据在线实时动态观测,发现异常信息立即处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