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在青岛建成,海上“氢”功如何练就

澎湃新闻 2024-12-18 17:16:46

澎湃新闻12月18日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建成。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

据悉,该项目采用工厂化运行方式,利用青岛炼化公司水上光伏电站生产的部分绿电,通过电解槽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生产过程完全在工厂内进行。

绿氢是指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的氢,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域的风能、太阳能和海水资源丰富,具有绿电生产绿氢的资源优势。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可将不稳定且较难储存的绿电资源就地转化为相对容易储存和消纳的绿氢资源,而且还能节省宝贵的淡水资源。

虽然海水制氢优势显著,但仍面临挑战。海水中约3%的盐含量以及杂质中的氯离子会对电解设备电极造成腐蚀,阳离子的沉积可能堵塞设备孔道,降低电解效率甚至损坏设备。

对此,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通过研发特制的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海水制氢的技术研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进海水制氢等氢能相关的新技术研发。目前,我国氢能专利位居全球第一,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大流量加氢站控制系统等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石化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此,该公司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应用,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国内率先实现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项目开车,突破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公斤级工业生产。

围绕绿氢炼化和氢能交通,中国石化近年来加强产业布局,投产了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建成136座加氢站和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初步形成“一大五小”氢能走廊格局,2023年加氢站氢气加注量占全国的40%左右。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