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牛散,为什么不自己做私募。

白猫学 2025-02-07 14:16:46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那些非常能赚钱的牛散,为什么不去自己做个私募基金。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我之所以能谈谈自己的看法,是因为自己也是从私募出来的,比较了解这个行业。 为什么从私募出来? 其实我在私募待的时间不算久,就1年多,很多人说你都没入门就出来,肯定是被淘汰了。 但如果你真的到私募里做过一线,就会明白很多事情。 首先,私募里其实分两派。 一派是技术派,一派是搞钱派。 技术派渴望通过长期的投资回报,跑出超额,来证明自己很厉害,也希望能够赢得客户尊重。 而搞钱派,他们更渴望通过一轮牛市致富,发展自己的规模,而不是长期盈利。 虽说大家都渴望赚钱,但技术派会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控制风控。 而搞钱派,不会管跌的时候怎么样,只在乎赚钱的时候是否能排名市场前列,方便自己募集资金。 搞钱派的口号,一轮牛市发家致富,搞个20-30亿规模,牛市做到百亿,赚个几亿分一分就大家财富自由了。 而技术派希望能在这个行业做上5年,10年,他们似乎更在自己的名声。 如果从结局去看,搞钱派赢了,因为很多所谓的技术派,最终的业绩也是平平。 我们都知道,每年20%的收益,已经是非常牛逼的管理人了,但每年20%收益,在私募圈是不被看上的。 因为客户在熊市不喜欢买私募,在牛市追求的就是超额,翻倍,大赚。 畸形的市场,导致整个私募圈其实很乱。 公募基金的情况,同样如此。 曾几何时,公募基金的管理人,还是以混合配置为主的。 到后来,为什么大家都集中配置某个行业,渴望抓到风口了呢? 原因还是因为大涨的行业,才会更容易起规模,而公募基金的第一要务不是给基民赚钱,而是把规模做上去。 市场的畸形,是导致牛散不愿意去做私募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牛散,并不是游资,他们并不依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赚钱。 大部分牛散,都是靠内幕消息,内幕交易赚钱的。 但是,内幕是限度的,或者说筹码是有限度的。 牛散如果自有资金10个亿,他是可以找到好的公司,利用内幕去赚钱的,比如重组什么的。 但如果牛散去做私募了,管理100亿资金了,他可能就没法有那么多内幕,支持他的私募公司去赚钱了。 关键是,自己赚的钱,100%是自己的盈利。 而私募公司赚的钱,只能分20-30%的超额收益。 试想一下,如果真正能赚钱的人,为什么还要去给别人管理资产,然后分钱呢? 如果不图利,那就是为名。 请问,资本市场利,为了名的有多少,为了利的又有多少? 基本上99%的管理人,牛散,大佬,都是为了利。 真正能赚钱的人,是不屑去管理私募的。 这也是为什么私募圈里很多人能赚钱的,最终都自己去做了,而不是给别人管钱了。 他们不屑于借鸡生蛋,也不想被私募所约束。 现如今,私募管理真正做的好的,大部分都是量化策略了,不论是指针,还是高频,还是打板,几乎都是程序化交易。 因为只有这一类可量化的交易,管理人才会轻松。 哪有那么多底层的调研,浪费时间和人力,还不如一套好的策略模型来的舒服。 那些还在做主管多头,踏实选股的私募,几乎都赚不到钱。 能赚到钱的,也都离开私募,自己去做了。 还有一些私募,因为赚不到钱,最终沦为了接盘私募。 所谓的接盘私募,指的是私募拿钱直接去接盘一些个股,大部分其实都是大宗的减持。 买私募的投资者,看的是净值,很少有人关注底层标的。 这就给私募公司有空子可钻了。 一些私募一旦做的不好,做亏了,就没法分后端的分成,就会选择主动去接盘。 结果可想而知,接盘1个亿,分个2000-3000万没什么问题。 当然了,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小私募身上,大的私募一般不会刻意去做这种事。 但这个行业还是比较乱的,缺乏监管,牵扯到的内幕交易会更多一些。 牛散本就做内幕居多,也就更不想趟这个浑水,牵涉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私募的客户也都不是吃素的,万一查到一些端倪,还是很麻烦的。 还记得那个在江边跑步,后来被推进黄浦江里的私募基金经理吗? 当然,我不是说整个私募都不好,只不过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是非很多。 踏踏实实的也有,但总体占比不高。 或者说私募大多是说的比做的好,牛市赚市场的钱,熊市照样也会亏回去。 很多私募还是用几个产品去刻意“烘托”一个产品,自己高位接自己的盘。 如果你真的知道很多这里面的事情,又有一颗正直的心,也就不会在私募里多待了。 原本认为是去学本事的,结果发现学到的本事不多,行业的内幕倒是不少。 我们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长久的生存,借鸡生蛋肯定不是主要做的事情。 更多的时候,是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 当你有能够在市场里稳定赚钱的本事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想做什么私募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闷声发大财。 与其站在风口浪尖,不如隐退江湖,深藏功与名。 所以,真正牛逼的私募大佬,早就退居二线了。 而那些牛散,也是断然不会进入私募圈,他们更乐忠于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赚自己的那份钱。 我们都知道,有些钱赚了,是丧阴德的。 明明没有能力,却靠巧嘴簧舌,加上牛市的那份运气,去赚不该赚的钱,最终也都是会吐出来的。 那些亏钱了就换个马甲,包装了一遍又一遍的私募,是永远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的。 投资圈,更多的时候不流行投机取巧,而是要德配其位,才能长久。 ============================= 由于一些特殊限制,未来头条的长文更新,改为不定时。(几日一更吧) 微信公众号,会继续保持每天早上7点更新。
2 阅读:28
白猫学

白猫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