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组织实施工作,国家和湖北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印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湖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就“四普”工作,包括田野调查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工作要求。宜昌市积极思考、主动作为,结合文物工作实际认真部署、扎实推动全市“四普”工作。截至12月12日,宜昌市已实地复查“三普”文物2787处,新发现各类遗存306处。
上与下相结合。文物保护,基础在县。湖北此次普查工作,由13个县市区自行组织开展县域内的普查任务,宜昌市普查办主要负责普查工作统筹、业务指导和督办。县级普查具体工作一般由县级博物馆或文物管理所承担,受地方财政困难、人员编制数少和日常工作繁杂等因素影响,县级开展普查工作普遍存在人、财、物方面的压力。
为高效开展“四普”工作,宜昌市制定了“市级谋划、县级执行”的工作策略,尽量帮助各县市区减轻普查压力,具体包括:组建市级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全市“四普”工作,对县市区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予以指导帮助。普查准备阶段,组织各地开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再梳理,并由市级普查办逐一核对确认,确保普查中的“文物级别”数据准确无误。全市统一田野测绘、位置图、平面图制作标准,并下发参考图示。成立由文物考古、民族宗教、党史、历史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市级专家指导组,对县市区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予以指导解答。统一制作下发全市田野调查装备和“四普”宣传海报,包括田野调查背包、遮阳帽、工作证。
内与外相结合。“四普”是国务院启动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除成立宜昌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全市普查工作组织领导外,宜昌市普查办积极做好文物系统内与系统外的沟通对接,加强市级整体谋划统筹。
第一,在普查准备阶段,及时与市级财政部门沟通,将普查工作经费列入2024年度部门预算,保证了宜昌迅速启动开展全市普查培训、宣传、采购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等工作。
第二,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确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国家工业遗产、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等名录信息,并转发各县市区,确保全市口径一致。
第三,主动对接市自然资源部门,了解将不可移动文物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技术指标,要求各地文物边界坐标测绘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
近与远相结合。“四普”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虽然普查仅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文物工作还要持续开展。宜昌市普查办在普查组织实施中坚持问题导向和提前谋划:普查结束后,普查成果如何更好地向公众呈现?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更好地用于日常文物管理工作?
第一,关于向公众呈现的问题。除公布普查目录成果以外,宜昌市普查办基本确定“两个一”计划,即拍摄一套普查工作纪录片、出版一套普查成果图书。基于此,宜昌市普查办要求各地在普查过程中注意留存跋山涉水、清障除杂、调查交谈等工作照片和录像,以剪辑工作纪录片。同时,要求各地普查队按照图书出版的要求,高质量拍摄文物照片,详细准确撰写文物简介。
第二,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在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选址、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时能快速、准确提供文物信息。结合宜昌市已经开展的空间数据采集经验,宜昌市普查办要求各地必须使用RTK精确测量,所有文物保护单位“两线”范围必须全部矢量化。普查结束后3个月内,宜昌市普查办将组织第三方技术单位对全市文物矢量数据进行核查、整合并整体提供给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宜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服务大型基本建设项目选址示意图
第三,关于服务日常文物管理工作。除要求各地数据能汇总生成全市、县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图外,按照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要求,宜昌市普查办要求各地尽可能拍摄大范围的文物正射影像照片,以建立全市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现状数据库,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文物执法提供参考依据。
新与老相结合。“四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一次难得的工作机遇。此次普查距“三普”已过去10余年,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亲身参与这样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文物普查,通过田野调查、室内整理、报告编写等工作,能够对辖区内的文物情况有整体掌握,亦有助于谋划辖区内今后一段时间的文物工作。
经统计,“三普”以来,全市有11名参加“三普”的老同志已退休,通过招考和人才引进等方式进入县级文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多达34人。这批新进人员学历都是本科及以上,所学专业以历史学、考古学居多,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等优势和特点。但是,也存在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对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整体情况不了解等不足之处。宜昌文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需要一批愿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
因此,宜昌市普查办要求各地在普查工作中要做到“新老结合,以新为主”。一是要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宜都市、枝江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兴山县均组织了参加“三普”的老同志冲锋在田野调查一线,动员老同志们在调查方法、绘图拍照等方面对年轻同志给予指导,主动传授经验做法。二是要让年轻人承担普查重担。宜昌市普查办要求各地明确一名年轻同志作为“四普”工作技术负责人,与市普查办具体联系对接普查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参加普查的年轻人在普查日志记录,RTK、无人机等普查设备操作,田野普查草图绘制、CAD制图,文物简介编写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希望通过新与老结合,完成新老人员的工作交接,锻炼年轻队伍,实现宜昌文物事业的薪火相传。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杨爱民现场绘制的草图
校对:陈尚宇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