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熊向晖见到周总理,这才得知胡宗南没有拆穿自己的原因。 熊向晖是一位出生于山东官宦家庭的杰出人物,以其在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而著称。其父曾担任掖县推事,即当地的县长,并历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及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院长。在一个拥有八个孩子的家庭中,熊向晖排行第五,祖籍为安徽凤阳。 熊向晖的早期教育和成长背景为其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他考入了清华大学中文系,随后在1938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第15期学习,为他日后从事情报工作提供了军事基础和理论准备。
1947年9月,他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攻读政治经济学,1948年9月成功获得社会科学硕士学位,并于1949年回国。 归国后,熊向晖迅速成为中共情报工作的关键人物。他在情报领域的表现不仅显示了其超凡的智慧和坚韧,体现了他的果敢和机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他曾被毛泽东高度评价,称其“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熊向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巧妙地搜集并传递了多个重要情报,其中包括国民党的“闪击延安”计划和“西安军事会议”的详细信息。情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共中央领导层有效应对国民党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从而挫败了国民党针对共产党的多次反共阴谋。 熊向晖的工作不仅限于收集情报。作为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的书记和副董事长,他的职责还包括在国际商业和经济领域中维护和推广共产党的利益。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1949年。熊向晖在阔别故土多年后,终于回到了解放区。他迫不及待地要见到周恩来总理,一诉衷肠。见面之后,熊向晖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年自己的地下身份虽然已经暴露,可是胡宗南既没有拆穿自己,也没有株连自己的家人。原来这一切都是周总理的缜密部署。 早在1938年,周总理就与董必武商议,决定让熊向晖去胡宗南身边做卧底,成为一枚"红色的棋子"。董必武对年仅20岁的熊向晖寄予厚望,认为他日后必能发挥关键作用。满怀信念的熊向晖牢记使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凭借过人的才干很快在胡宗南那里平步青云,成为其心腹侍从。 上世纪40年代,蒋介石妄图突袭延安,一举消灭共产党。1943年,绝密的进攻计划首先传到了熊向晖的手中。熊向晖见机行事,巧妙地趁胡宗南熟睡之际,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文件袋,用十分钟的时间飞速浏览并牢记了所有内容。随后,他火速联络地下党,及时通风报信。最终,蒋介石的阴谋彻底破产。 风云再起,1947年,蒋介石重整旗鼓,再次策划突袭延安。命运的安排再次让熊向晖先一步掌握了这个天机。他临危不乱,故技重施,佯装文件不慎遗失,实则是在黑暗中飞快地翻阅记忆,将关键信息一五一十禀报组织。
党中央据此未雨绸缪,蒋介石二次突袭又一次沦为泡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47年那次泄密事件,还是让熊向晖的身份彻底暴露。参与制定突袭计划的国民党高官王石坚被捕,供出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所幸当时熊向晖已远在美利坚求学深造,胡宗南奈何他不得。更出人意料的是,连熊向晖的家人也没有受到胡宗南的迫害。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继续为党的情报事业鞠躬尽瘁。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他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一手情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对此,周总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每谈及熊向晖时总是笑逐颜开,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