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如何保护“怕冷”的心脑血管?

冬季天气寒冷,是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据统计,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其患病后果对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不堪承受的重负。打响心脑血管保卫战刻不容缓,无疾君送您一份冬季心脑血管健康秘籍,赶紧码住!

PART.01

为什么冬季心脑血管容易“闹脾气”

气温骤降

这是导致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冬季的低温就像是无形的“刺客”,悄无声息地让血管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疾病。

血液黏稠度增高

冬季的空气通常较干燥,水分流失引发血液黏稠度增高,且冬天人群的饮水量也相对较少,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呼吸道感染

冬季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出现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也相对比较多,感染会损害人体心肺功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饮食因素

寒冷天气为了补充能量和保暖,人们会不自主地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胆固醇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增高。

活动量减少

冬季活动量减少导致人体代谢降低,容易出现各种代谢障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PART.02

冬季,这几类人群要警惕心脑血管问题

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各种脏器机能已经开始减退,特别是本身就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如冠心病、既往发生过心梗、放过支架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特别高。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一定要警惕。

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血液里胆固醇常常超标,相较于正常人群,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更高。

嗜烟酗酒人群

抽烟喝酒会伤害血液循环和内脏,导致血流不畅、血管痉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压力过大人群

压力影响神经系统,精神紧张,器官功能紊乱失衡,容易动脉硬化,诱发疾病。

PART.03

打好心脑血管保卫战,您可以试试这样做!

01

注意保暖

在冬季保持身体温暖尤为关键,尤其是头部、颈部和手脚。这些部位如果受凉,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建议穿着保暖的衣物,佩戴帽子和围巾。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根据温度变化适量增减衣物,让身体保持舒适的温度。老年人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避免使用冷水。

02

防范感染

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建议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并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行游玩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减少与感冒患者的接触。

03

均衡膳食

冬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血压和血脂在健康水平,同时保证每天1500毫升的饮水量。

04

适度运动

虽然冬季天气寒冷,但适度的运动仍然非常重要。冬季运动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进行,注意热身,循序渐进,不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或太极,这类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当然,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是否做运动、适合哪种运动方式。

05

充足休息

冬季白天减少,黑夜增加,应顺应“冬藏”,可早睡晚起,一般来说可在晚上9点到10点入睡,早上7点以后起床,在冬季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身体的恢复。同时可多晒太阳,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06

疾病管理

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同时,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或者头晕头痛、偏瘫、口齿不灵、明显心慌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医。

来源丨长沙发布

供稿丨长沙疾控

编辑丨袁小淇校对丨陈叶灵

审核丨杜进

这些精彩内容不要错过!

戳这里,让小布知道你“在看”~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