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贺克斌:碳达峰后阶段会转型,降碳会逐渐带动治污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20 21:54:56

每经12月20日电(记者张宏)12月19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的2024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清洁空气行动实施的成效、进展、挑战与未来方向等重要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介绍,2013至2020年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与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费逐步脱钩。

“2013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排放量持续下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证实了清洁空气行动的有效性。”贺克斌表示,从贡献来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期间,电力工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部门清洁取暖,是对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有效的四项措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民用部门清洁取暖、电力工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以及移动源排放管控是最有效的四项措施,占全部措施贡献的82%。

对比两个阶段清洁空气行动的减排效果,“越往后越难减,这个规律可以明显看到。”贺克斌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SO2、NOx和一次PM2.5排放年均下降率分别为11%、3%和6%,均低于“大气十条”期间的14%、5%和8%。”

针对这一规律,清洁空气行动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里?会后,贺克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强调了“推进转型”的重要性。他表示:“碳达峰的下一阶段,要逐渐以降碳带动治污,这是因为许多温室气体排放源同时也是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来源,单纯治污手段边际效率会递减,与降碳的力量结合起来,边际效率就不一样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介绍,在前两个行动计划期间,PM2.5暴露浓度显著下降带来可观健康效益,前两个阶段的行动计划期间人群预期寿命损失减少了0.6年。因为空气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在低浓度区间更大,因此空气治理后期对应的健康改善幅度更大,第三个行动计划期间有望进入健康改善幅度超过暴露改善幅度的“红利期”,也可以惠及更大区域、更多人群,实现更普惠的社会福祉。

会后,薛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把减碳与中长期的人口规划结合起来。比如未来二三十年的人口增长背景下,在不同的减排情境下,气候变化及减污的健康效应是怎样进一步影响人口增长、年龄结构、人口质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几乎是空白的研究领域。”

0 阅读:5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