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车企,对着友商的技术指指点点,甚至放出“打死不做”的狠话,这操作,你品你细品,是真性情,还是情商欠费?
说白了,这事儿就发生在长城汽车身上。
话说2023年上海车展,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就开炮了,说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路线”,直接给人扣了个“落后”的帽子。
这还没完,到了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又补了一刀,再次强调“长城汽车打死不做增程”,理由是啥?
技术门槛低、成本低。
长城汽车的底气在哪?
人家觉得自家的Hi4混联系统才是YYDS,更先进,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都更好。
这Hi4的核心技术是双电机串并联,听着就高大上。
但问题来了,长城汽车这么自信,市场好像并不太买账啊!
咱们看看隔壁老王…哦不,理想汽车。
人家靠着增程技术起家,闷声发大财,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346.8亿元,净利润28.1亿元,直接成了新势力里的盈利标杆。
这还没完,2023年广州车展,问界M9、零跑C10等等,一堆车企都扎堆推出增程车型,这架势,增程市场简直成了香饽饽。
理想汽车的成功,让不少人开始反思,难道长城汽车真的错了吗?
为啥增程车型这么受欢迎?说白了,就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
续航焦虑这玩意,新能源车主谁没体验过?
增程车可油可电,没电了就烧油,一下子就治好了续航焦虑症。
增程车的成本相对较低,价格更亲民。
现在车市这么卷,价格才是王道啊!
但问题又来了,长城汽车的Hi4技术真的比增程更胜一筹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点骨感。
Hi4号称燃油经济性更好,但实际测试下来,油耗表现好像并没有比增程车型好多少,甚至有些情况下还更高。
而且,有些用户反映,Hi4开起来可能会有顿挫和噪音,这体验,emmm……
更扎心的是,Hi4的结构相对复杂,这也就意味着,故障率可能会更高。
你品,你细品,这对于追求省心耐用的用户来说,是不是有点劝退?
技术先进就一定能赢得市场吗?好像也不见得。
长城汽车也不是光盯着眼前的苟且,人家也在布局未来。
这不,氢能源就被长城汽车盯上了,还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型。
氢能源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但现在成本太高,基础设施也不完善,想大规模推广,还得等等。
长城汽车押注氢能源,到底是高瞻远瞩,还是有点激进呢?
说白了,长城汽车的“打死不做增程”,背后是技术路线的选择,也是对未来市场的判断。
至于谁对谁错,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要我说,车企还是得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技术再牛,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才是王道。
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省心、实用。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百花齐放,各种技术路线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长城汽车坚持自己的选择,也挺好。
但如果能更开放一些,多听听用户的声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试图教育用户的企业,往往会栽跟头,只有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