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全是为了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但现实中,周佛海的变化比孙悟空还多,速度更快,也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周佛海是我党早期的重要人物,但他没能挺过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在国民政府与汪伪政权之间摇摆不定,见风使舵,最终走向了背叛的道路。1897年,周佛海出生在湖南沅陵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父亲去世得早,家里条件越来越差。尽管如此,他母亲还是咬牙坚持,尽量省钱,把他送进村里的私塾读书,盼着他将来能有出息。周佛海在中学那会儿,性格特别外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尤其爱听历史老师邓竹铭讲那些内阁的趣事。有一回放学后,他跑到附近的龙兴寺玩,一时兴起,就在寺庙的墙上随手写了一首诗。举杯向神龙,挥剑放歌豪情万丈。宁愿在激流中挡下巨浪,也不愿在山谷里与群峰为伍。波涛汹涌,山河无影;落叶纷飞,天地寂寥。沅江水不停东流,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已被时间冲刷殆尽。此时,周佛海已经显露出不甘平凡的性格,他的诗作里满是豪情壮志。
左宗棠等人提出"学习西方技术来对抗西方"的想法后,中国人开始热衷于出国深造。这股留学热潮不仅改变了很多知名人士的命运,也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深远影响。1917年,去日本留学正火,沅陵县立中学分到了几个名额。周佛海是邓竹铭的得意门生,经他大力举荐,校长吕鹤立拍板,给了他一个机会。周佛海想出国读书,但钱是个大问题。他妈妈看他这么想学,立马把家里最后的8亩地卖了,给他凑了200块。钱还不够,邓竹铭二话不说,又给了30块,这才让周佛海顺利出了国。在日本期间,周佛海见识了不少新鲜事物,不仅学到了不少东西,还接触到了一些新潮思想。除了完成学业,他还翻译了不少经典著作,写了几篇关于马列主义的文章,慢慢在圈子里有了点名气。周佛海回乡探亲时偶遇陈独秀,一番长谈后,陈独秀邀请他参与党的筹建工作。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周佛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周佛海偶然结识了李达,一聊才发现两人都是湖南人。得知周佛海经济拮据,李达主动邀请他搬到自己家同住,帮他省下一笔开销。李达新婚不久,妻子王会悟是上海启明中学的毕业生。王会悟有个好朋友叫杨淑慧,经常来他们家做客。那天,杨淑慧去王会悟那儿,头一回碰上周佛海。王会悟一引荐,杨淑慧就乐坏了,她早就看过周佛海写的文章。杨淑慧的老爸在上海总商会当秘书,那可是个响当当的职位。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每次来找周佛海,他都特别热情。时间一长,两人就对上了眼。王会悟早就注意到这事了,他打算帮两人牵线。他先去找杨淑慧确认,结果发现她确实对周佛海有意思。有了这个底,王会悟觉得搞定周佛海那边应该不难。可让他意外的是,周佛海16岁就结婚了,还有了一儿一女。周佛海见王会悟一脸失落,立刻解释:“我太早结婚,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王会悟一听,觉得这事儿有门儿,赶紧给周佛海支招,让他写封休书寄回去,跟老家的媳妇儿一刀两断。周佛海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压根儿没想过家里的妻子还在辛苦照顾一家老小。休书一寄出去,他转头就跟杨淑慧好上了。刚订婚没几天,上海报纸就在头版曝光了周佛海已婚还有孩子的事。杨淑慧的父亲看到后火冒三丈,马上把女儿锁在屋里,不准她再和周佛海见面。杨淑慧的心思早就全放在周佛海身上了。没过三天,她就找机会溜了出去,跟着周佛海连夜从上海跑到了日本。在两人的生活中,杨淑慧对周佛海关怀备至,还为他养育了一双儿女。1924年春天,国共两党决定联手。戴季陶当时是广东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的头儿,他给在日本待着的周佛海写了封信,开出了月薪200大洋的条件,想让他回国当宣传部秘书。与此同时,广东大学的校长邹鲁也看上了周佛海,开出了更高的价码——每月240大洋,请他顺便在学校当个教授。周佛海从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下子拿到两份高薪工作,心里乐开了花。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戴季陶和邹鲁的邀请,还铁了心要跟着他们干。这时候,他早把自己是共产党的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受到戴季陶和邹鲁的影响,周佛海开始对党的立场产生动摇,经常表达出不满。
由于我党资金短缺,组织号召所有党员捐出部分工资,以缓解运营资金的紧张局面。得知这一情况后,党员们纷纷慷慨解囊,不少人仅留下基本生活费,其余全部上缴党费。周佛海每月至少要上交70元,这让杨淑慧很不高兴:“凭什么要把钱白白送出去?70块可不是个小数目。”周佛海压根没打算掏这笔钱,听老婆一唠叨,更觉得心疼。等大家都交了党费,他愣是没交,连党组织活动也不参加了,还到处抱怨。那年9月的一个晚上,周恩来亲自来到周佛海家,试图说服他坚定立场,继续支持党的事业。但周佛海根本听不进去,坚持要退出,甚至连夜写了封长信交给周恩来,正式宣布脱离党组织。周恩来多次劝解无效,眼看局面已无法挽回,为了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他最终同意对方即刻退党。戴季陶和邹鲁还没开口,周佛海就主动站到了国府那边,正好符合他们的期望。
1926年3月,北伐军接连获胜,蒋介石的声望随之攀升,周佛海敏锐地察觉到形势变化。在“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他迅速赶到上海,投奔蒋介石,并顺利获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的职位。后来,他凭借《三民主义之理论的体系》一书,成功跻身蒋介石的“智囊团”。周佛海一路跟着蒋介石混,从中央委员干到了国府宣传部代部长,成了老蒋身边最受宠的心腹。“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周佛海吓得魂不附体。蒋介石号召全民抗战,更让他坐立不安。情急之下,他拉拢高宗武、陶段圣等人,搞了个“低调俱乐部”,目的是劝说蒋介石停止抵抗,与日本和谈。周佛海的行为其实早被汪精卫注意到了,只是他自己还蒙在鼓里。汪精卫在日本军队的强大压力下,失去了对中华民国必胜的信心,反而选择向日军靠拢。他直接联系了周佛海,两人迅速达成共识。当蒋介石发表抗日宣言时,他们趁机逃离重庆,前往越南的河内。此时,周佛海彻底投靠了敌方阵营。
周佛海在汪伪政权中握有大权,几乎所有重要职位的人选都由他一手安排。这种掌控全局的局面让他感到无比自满。1945年8月,日本在广岛事件后意外投降,周佛海顿时慌了手脚。他赶紧协助解散南京的汪伪政府,同时紧急发电报给蒋介石,承诺愿意交出自己掌握的所有资源。在重庆的蒋介石无奈之下,让周佛海接手上海行动队的指挥权,专门负责上海和沪杭地区的安全。为了讨好蒋介石,周佛海调集伪军对我苏南根据地展开全面进攻。这份"见面礼"让蒋介石颇为受用,不仅大力表扬还给他记了大功。靠着这次行动,周佛海从通敌叛徒摇身一变成了国民政府的有功之臣。周佛海心里偷着乐,但他完全没料到,日本一投降,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严惩汉奸的浪潮,而他正是被盯上的首要目标。迫于公众的强烈反对,蒋介石最终选择将周佛海关押。但这种敷衍了事的处理方式,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最终,周佛海以叛国罪名被捕,并接受公开审判。在庭审现场,周佛海竭力为自己辩护。
周佛海在法庭上绝口不提自己叛国投敌的丑事,对加入汪伪政府也一笔带过,却把"戴罪立功"的经历说得头头是道。面对上万名旁听群众,他大谈特谈自己如何救抗日分子、搜集日军情报、除掉汉奸李士群,把这些功劳都揽在自己头上。这嘴皮子功夫真是绝了!周佛海叛国的事实铁证如山,南京高等法院依法判处他死刑。一听到这个判决,周佛海顿时浑身无力,手脚止不住地颤抖,整个人都蔫了。杨淑慧为了救丈夫周佛海,一边忙着打官司,一边四处找人帮忙。她先去找了陈果夫和陈布雷,想让他们看在以前的交情上帮一把。但周佛海跟汉奸扯上关系,谁都不敢趟这浑水,结果没一个人愿意出手相助。杨淑慧急得六神无主,眼下这情况,她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擦干泪水,她急匆匆奔向梅园新村30号,周恩来作为国共谈判代表就住在那儿。
听完这女人的荒唐要求,周公依然淡定。他转头对杨淑慧说:"你还记得22年前你干的事吗?那时候周佛海要退党,我拼命拦着,可你非说每月70块党费太贵,硬是怂恿他退了。现在他落得这个下场,都是你一手造成的。没把你送上法庭,已经是给你最大的面子了!"杨淑慧被这番话噎得哑口无言,脸上火辣辣的,手心全是汗。她慌乱地抹了抹额头的汗珠,一句话也没回,转身就冲出了周公家。杨淑慧为了救周佛海,没打算放弃。她拿着蒋介石以前写给周佛海的亲笔信,直接去找了蒋的秘书陈方,威胁说如果不放过周佛海,她就把这封信公开。周佛海侥幸捡回一条命,激动得不得了,立马盘算着卷土重来。但那些年干过的坏事,该还的债终究躲不掉。在牢里,他的心脏病又犯了,情况一天比一天糟。杨淑慧忙得团团转,到处托关系,想给丈夫争取保外就医的机会。这次她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周佛海最终未能获得监外治疗的机会,在服刑半年后病逝于狱中,为其充满罪行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在南京汤山永安公墓的半山腰,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成了他的安息之所,连墓碑都不敢竖立。周佛海起初参与了我党的建立,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方向,但后来转投蒋介石阵营。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与曾多次对立的汪精卫联手,最终沦为叛国者,成为被历史和人民唾弃的罪人。周佛海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见风使舵,说变就变,充分暴露了他老奸巨猾的真面目。即使在和平时期,像这样性格鲜明的人依然随处可见,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关乎国家的大事,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会自食苦果。坏事干多了,就像吹大的气球,迟早会爆掉,啥都不剩。那些名利地位,都是虚的,何必为了这些转眼成空的东西,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人生路上,选对路很关键!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