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退休后开始写作,90岁获文学大奖,她的人生在退休后开挂

小雅的秘密花园 2023-10-21 12:57:19

如果有人在我七十多岁时告诉我,说我还能再写一本书,我一定觉得他们疯了,仅仅胡乱涂抹几笔让自己开心,哦,这倒有可能,但写书,不可能,也没什么东西要写啊。

——戴安娜·阿西尔

在网上经常看到网友问一个问题,“我想写作,但是不知道现在开始还来不来得及?”。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问过自己,写作是不是有年龄的限制?过了一定的年纪,人的创作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消失?散文和诗歌可能会好一些,那需要想象力和故事讲述力的小说呢?

这个困扰了众多网友的问题,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用她的经历给了最好的答复。

即使她76岁才正式提笔写作,她依然可以创作出精彩的小说,并获得文学大奖。

1.

2008年的科斯塔传记奖获得者有点特殊,因为获奖作品《暮色将尽》的作者已经91岁高龄。

戴安娜·阿西尔89岁才开始动笔写作这本书,在书中,她回忆了自己的大半生:她和多位男士开放的恋人关系,她的不婚不育选择,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的感受,老年的丰富多彩生活,还有她开始写作的经历。

戴安娜·阿西尔的叙述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坦诚和接地气。看她的传记《暮色将尽》,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娓娓道来她的往事,不深挖人生背景,不虚张浮夸。似乎她端着咖啡杯,坐在放置在绿草坪上的一张白桌旁,给你讲上一小段,然后,她停下,陷入对过往的沉思中。

不同的人读《暮色将尽》,会有不同的感悟,会得到不一样的人生启发。而最打动和启迪我的一点,就是她耄耋之年,开始文学创作,并能有所成就。她以她自身的经历告诉热爱文学创作的人,不论何时拿起笔创作,一份耕耘,自有一份收获。

其实,对于晚年再创作这件事,戴安娜·阿西尔也有过自我怀疑。但她受到了她的好朋友罗丝·哈克的鼓舞,罗丝·哈克在一百岁高龄时成为了英国年纪最大的报刊专栏作家,因此她觉得这种写作能力也会陪伴她一阵子。

2.

戴安娜·阿西尔的写作都是源于一种内心强烈的召唤,她并不刻意去追求要写出什么,或创作量有多大。她写《暮色将尽》,是因为她发现身边有很多关于青春、关于生儿育女的书,而关于老年“凋零”的书却并不多。

“现在有这么多关于保持青春的书,还有更多有关生儿育女详尽的、实验性的经验分享,但有关凋零的记录却不多见。为什么我不来记录?”因此,我写了这本书”

戴安娜·阿西尔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天赋的写作者,所以她年轻时选择成为一名文学编辑,因为她热爱文学,做文学编辑,她就能发现别人创作的故事。在从事文学编辑半个多世纪后,她依然没有自己去创作。

直到76岁她退休后(没错,戴安娜·阿西尔一直工作到76岁才退休),她才开始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戴安娜·阿西尔也很感恩自己晚年还能写作,她说,有天赋的人早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我们其余的人,只要播种,就会收获。我最好的收获来自多年前播下的一颗幸运的种子。”

她的成功不是突如其来的。她当了50多年的文学编辑,曾在牛津大学专攻英国文学,平时也爱好阅读,只是,她以前没有去挖掘自己的写作天分而已。而当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写作也就是厚积薄发的一件事。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没有很强烈的成就感,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找到一件让自己用一生去耕耘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工作,就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报酬,工作本身并非能让我们激情澎湃。一个人,如果他工作的事就是他热爱的事,他是幸运的。可幸运儿毕竟不多! 五斗米不仅吞噬了我们的时间,更要命的是,它还消磨掉了我们曾经或多或少都有过的梦想。工作之余,我们大多数人精神是空虚的,甚至茫然的。如果我们稍微清醒一点,这种茫然就会让人异常痛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情愿麻痹自己。

只是,只要不放弃寻找,人总能找到一件让自己心灵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无关乎眼前的利益,甚至可能毫无利益可言。像有的人就喜欢莳花弄草,寻一湾河水垂钓。而有的可能在未来有爆发利益的可能性,比如写作。不管有没有利益,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一件事,心灵会安宁很多。

3.

很多人喜欢写作,因为写作是对空间要求最小的事情。写作给了人精神的自由。人的自由,贵在精神自由,即使是囿于一小方天地,能让自己的精神在无边无际的过度畅游,用文字给自己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度,实在难能可贵。

维多利亚时期的盖斯凯尔夫人,她在相夫教子之余,能独守自己的空间,笔耕不辍。即使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对女性写作者很不友好,她发表作品还只能借用丈夫的名字,都不能阻止她用文字来构建她的世界。别人都认为她是一个生活单调无趣的人,可她创作的作品,折射出了她精神世界的丰富。

“似乎写作是我的头脑清空悲痛自然的、注定的方式,而且在这两个事件中,事件本身都自成“故事”,因此写这两个故事与写《长书当诉》相比,神秘感少了很多。写作的感觉并不是‘令人愉悦’的,而应该是‘沉浸其中’,确实,写作非常吸引我。”

清醒而敏锐地活着,对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多一些观察和关怀,日积月累,自然也能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或是构建起一些故事的原型。这些对这个世界理解的素材,在脑海中越积越多,而终有一天,迸发出写作的灵感。

像写作、画画这种艺术创造能跨越的年龄是很大的,有天分的人,很早就能表现出天赋。而人到老年,依然能够写作,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

“大部分作家似乎在生命的早期就发现写作是他们这辈子最想做的事。而我小时候只是喜欢读书,青春期我倒是喜欢写信,朋友们也都还觉得我的信写得不错。但那时我并没有立志要写书,可能是因为我年轻时候“书”这个词就等同于“小说”,而我,却缺乏成为小说家所需的想象力,那种创造人物、事件甚至(如果是天才的话)整个世界的能力。”

想到这里,更加坚定了要多读书,多写作的想法,即使一时半会不能写出好的作品,说不定等老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安定的心,依然可以写作,或者,还有机会创作出好的作品。那这样,人生也就无憾了。

4.

想要进行写作,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准备,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并非一件容易坚持的事。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可惜现在这种社会,可替代它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所以,很多时候,没有一个动机逼着我们去读书的话,是很容易忽略读书这件事情的。

写写读书杂文,其实就是一个逼着自己去读书的很好途径。而且,带着外界被逼的动力去读书,阅读的范围会更广泛。如果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读书的话,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选择某一类自己喜欢的书。

就像戴安娜·阿西尔,她在写文学评论之前,也是只挑自己喜欢的书看,但是,她后来发现,很多她以前不愿意读的书,也能深深地吸引她。

我绝对不会拿起乔治娜·豪厄儿写的有关格特鲁德·贝尔的传记来读,然后一读之下,忽然看见一个真实而不同寻常的女人,还发现了这个世界最令人着迷的领域,以及令人毛发倒竖的近代史篇章。

我很喜欢戴安娜·阿西尔的一句话,她说,“我阅读大量书籍,就是为了体验别人的生活方式”。

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是至理名言。

这种方式都是多多体验别人的生活,增加生命的深度。

戴安娜·阿西尔一生热爱阅读,晚年笔耕不辍,终于在文学界给自己挣得一席之地。她的故事,比那些天赋加持,早年成名的天才作家,更多了几分励志和感动。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的生命播下一粒种子,只要我们勤浇水施肥,总有一天,这粒种子会发芽、开花。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带给我们惊喜。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