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5年4月14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文,车企把L2宣传成

十万和 2025-04-18 22:10:54

前不久,一起小米SU7的交通事故把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又推上了热搜。3月29日深夜,一辆SU7在NOA(导航辅助驾驶)模式下以116km/h行驶,系统在撞击前2秒才提醒“前方有障碍”,驾驶员接管后仍以97km/h撞上护栏,车内三人不幸遇难。这件事一出,网上吵翻了天:有人骂车企宣传夸大,有人怪司机太依赖智驾,还有人说系统退出太晚,留给司机的反应时间不够。

对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近发了一篇文章,明确了目前智能驾驶的边界,也明确了车企、用户和商家的责任。首先,公安部对辅助驾驶进行了明确的分级,2021年8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标准,将驾驶辅助分为了L0到L5一共6级,而目前所有的量产车型的智能驾驶,都属于L2级,有人说,那百度Apollo不是L4级别吗?你看清楚,那是在封闭园区,而不是在公共道路。

这同样适用小米su7发生的车祸中,驾驶员没有按照规定行驶,出现事故后,并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车企,自身也要承担相关责任。

然后喝酒了用智驾开车,也属于酒驾。就算别人帮忙启动智驾,车主也一样需要承担责任。

前段时间一个司机的“离谱”操作,正好对得上这一点,他全程没有控制车辆,喝醉后也没有坐在主驾驶位中,通过朋友帮忙启动智驾开车回到家中。

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因此,即使车辆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驾驶人也要全程保持驾驶位值守,实时监控路况。一旦因此类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将承担主要责任,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若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虽然目前在公告中和曝光中,均没有提及新规的落地期限,但有汽车从业者向虎嗅汽车表示:没有期限,那就是现在马上实行。换言之,所有车企和智驾供应商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自身的业务和宣传。从近期汽车行业的动作来看,绝大部分车企也没有预见到监管会在距离上海车展只剩下一周的“节骨眼”上发力。多家车企在最近几周的产品和战略发布会宣传中,仍频繁提及“自主”、“自动驾驶”、“智驾”、“高阶智驾”、“L3级智驾能力”等关键词。

这次小米SU7的事故,给所有人敲了警钟。智驾不是不能发展,但绝不能拿消费者的命当试验品。车企吹牛前先想想:万一出事,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我们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为了玩命。下次再看到“几千公里无接管”这样的宣传时,直接怼回去:“别吹了先保证不出事,再说吧!”

0 阅读:0
十万和

十万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