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经历连绵不断的战火,各地军阀各自为政,人民生活困苦。 杨维骏的父亲杨蓁,是云南中部一位有名的将领,他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同盟会。

他决心追随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付出生命,在战场上奋勇拼搏。但那个年代十分混乱,时局动荡,也常常伴随着人性的丑恶。
1925年,杨蓁将军遇害,年仅三岁的杨维骏被迫与母亲一起逃到上海租界避难。在民族仇恨和家庭变故的双重打击下,幼小的杨维骏经历了困苦的童年生活。

这段艰难的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也让他从小就痛恨邪恶,为他日后正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年幼的杨维骏,在复杂的环境中逐渐长大,这段经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到昆明后,杨维骏进入云南大学读书。抗战时期,他眼见国家危难,积极投身学生运动。
信息来源“:2020-06-10 10:32·新京报{“级别最高的实名举报者”,杨维骏逝世}

他与李公朴、闻一多等进步人士一起,为民族解放奔走呼号,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前夕,他受中共华南地方组织委派,以个人名义促成卢汉起义,为云南和平解放立下功劳。
这段经历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头脑和胆识,同时也为他未来的从政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经历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胆量,更像是一块垫脚石,帮助他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走得更稳、更远。可以说,这次经历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为他未来在政坛上取得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杨维骏先后在云南省政协担任副秘书长、统战部副秘书长和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勇于说真话,直接向上级反映情况。

他曾经举报过很多级别较高的官员,级别都达到副厅级以上,所以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杨维骏这个人,说话和走路的时候总是挺着脖子,头稍微抬起来,很少低头,他的性格非常倔强,像一头不肯屈服的牛,又像一只高傲的鹤一样。

后来杨维骏办理了离休手续,很多人都以为这位老干部总算能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了。但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
2001年,白恩培调到云南担任省委书记,开始推行“一湖四片”的城市发展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规模更大的昆明市。
信息来源:2020-06-10 16:07·团结报党派e家{实名举报白恩培的“反腐斗士”、民盟盟员杨维骏逝世}

杨维骏觉得,那个规划隐藏着大问题,如果大规模地拆除旧建筑和兴建新建筑,强行征用土地和拆迁居民房屋的情况难以避免。
因此,在云南省委老干部座谈会上,杨维骏直接向当时的领导白恩培反映了他的想法,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并调整规划,但可惜的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

当时白恩培当官后,云南土地问题变得更糟。农民伯伯的田地被强行拿走,房子也被推倒,地下的矿产资源低价卖出,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呈贡以前是个种水果的好地方,但是因为城市要“大发展”,所以原来的样子都没了。
杨维骏这些专家、老干部,他们多次反对呈贡这样搞,可是没人听他们的。最后就只有杨维骏一个人还在坚持,真的很不容易。
后来杨维骏发现一个重要情况:云南省有名的兰坪铅锌矿,被四川老板刘汉用很低的价格拿到了控制权。他觉得这像是贱卖国有资产,怀疑背后和白恩培有关联。

因此,杨维骏把这个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交给了中央巡视组,希望引起重视。他还通过网络文章公开这件事,详细地披露了刘汉和白恩培之间的交往细节。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真相,推动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调查。
2010年,昆明市西山区福海社区韩家湾村的村民面临难题。他们的1700多亩耕地要被征用,房子也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拆掉。
然而,政府方面并没有提供任何征地文件,也没有妥善安排村民的拆迁安置。面对这种情况,村民们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他们一共上访了80多次。

当时一位从云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了解情况后,将问题反映给了杨维骏。杨维骏接到电话的当天,就立刻带着工作人员前往韩家湾村,展开实地调查并收集证据。
为了帮村民们反映遇到的难题,他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公车上访”。他坐着政府专门给自己安排的公务车,带着村民们一起去省政协反映问题,挨个办公室敲门递材料。

“公车上访”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杨维骏也因此出了名。有人说他不应该“开着政府配车带农民上访”,他则反问:“难道政府配车只能用于游山玩水,不能为民请命?”
面对质疑,杨维骏认为,公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服务于民的工具。既然政府配车是为人民服务,那么用来为民请命也是理所当然的。

“公车上访”事件后,杨维骏收到了大量的举报信件。面对蜂拥而至的信件,他仔细筛选出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决心继续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情况。
他举报的对象层级很高,上到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下到司法局局长,都可能因为被举报的问题而受到调查。这显示出杨维骏敢于直面问题,不畏强权的勇气。

由于他的行为,他感到压力很大,网络上充斥着对他的辱骂,甚至有人威胁要对他施暴,使他变成植物人。并且他的住所附近也经常出现不明身份的人,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面对这些威胁和压力,杨维骏没有选择妥协和退让,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毫不畏惧。他用坚定的语气表示:“谁得罪老百姓,我就要得罪谁。”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以及不怕得罪任何权势的勇气。
信息来源:2020-06-11 02:18·潇湘晨报{实名举报白恩培的副部级,“反腐愚公”杨维骏逝世}

后来杨维骏向中纪委写信,举报时任领导白恩培的问题。一年后,即便已经91岁高龄,他依然选择站出来,实名举报白恩培的违纪行为。
当时的杨维骏身体状况并不理想,行动迟缓,膝盖也难以正常弯曲。他的住所里,除了大量的信件,还堆满了各种治疗疾病的药物。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举报,显示了他坚定的决心。

妻子王婉琦总是劝他,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无法改变整个局势。 他却反驳说,如果每个人都选择袖手旁观,那么当年的革命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女儿也致电母亲,劝慰她不要再干涉父亲的决定,她说这是父亲一直坚守的信念。他秉持着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想法,即便知道前路艰难,也想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维骏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是因为他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以及对世间一切丑恶现象的憎恨,这种性格从小时候因国恨家仇就已形成。

此外,他对老百姓怀有深深的同情。他的父亲是一位为国家牺牲的革命烈士,是杨维骏一生学习的榜样。
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身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反腐倡廉的决心,决心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文革”那段漫长的劳改生涯,长达二十年之久,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

这段经历,让他对人情冷暖和社会运行规则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对是非善恶有了自己的判断,对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二十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看清很多事情,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也在劳改生活中被放大,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为了更方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杨维骏请女儿帮忙开设了一个名为“直言”的博客。在这个平台上,他不仅批评腐败现象,还积极为国家和城市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由于年岁已大,杨维骏先在家中手写稿件,再拿到小区外面的打印店打印出来,反复修改完善后,最终将文章上传到博客。

写一篇博文常常需要花费将近六个小时。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用脑过度,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医生建议他多加休息,缓解脑部压力。
但他表示自己无法停止工作,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休息,需要持续投入到博文创作中。可能是对博文创作的热爱,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让他无法放下。
2014年,大老虎白恩培被查处,最后被判死缓,后来改判为无期徒刑,并且终身监禁,永远不得减刑或假释。

杨维骏的勇敢实名举报,在中纪委的信访记录中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的纪录:举报人年纪最大、级别最高、完全不为个人私利,只为百姓发声。正是他的坚持,最终带来了正义的到来,让腐败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2020年6月9日,老干部杨维骏在昆明因病去世,享年98岁高龄。他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

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昆明举行,来自云南各行各业的人士,包括附近的村民,都自发赶来,共同缅怀他,送他最后一程。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和怀念。
白日做梦
[点赞][点赞][点赞]
Fyz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98xxx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