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节日,因其最古老所以最隆重,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流传至今。
自古以来,老南京人十分重视冬至,也衍生了很多冬至民俗,九九消寒图是其中之一等,饮食上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京风味。
从冬至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真正进入了“数九寒天”。民俗专家舒客介绍,与数九寒天相关的“九九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人们广泛传唱的“流行歌曲”了。到了明代,“数九”为文人所发展拓展,变成了一种非常文雅的、兼有娱乐与日历等多重功能的“九九消寒图”。
所谓“九九消寒图”是一种能够让很多读书识字的普通人包括小孩子都能够参与的书法与绘画游戏,就像是今天的普通百姓都能玩手机微信一样。
主要玩法是从冬至那天开始,在一组文字或者绘画上留个记载,简单的只是一日写或画上一笔,复杂的则要记叙每个“九”的每一天,是怎样的气象甚至社会情态与“新闻”。
先看文字类,要选择九个与节令相关的大字,每个字的笔画必须为九,总共八十一画,字体留空,让人描红。冬至后每天描一笔,九个大字全都描红了,就到了艳阳天。描红的同时,也可以在笔画中间插入当天的气象和见闻记载,这就成了那个时代的“微博”“微信”。
绘画类也差不多,载体不是大字而改成了画,一般是画的梅花,枝头上留有九九八十一朵没有填色的梅花瓣,同样让人每天来为一朵花瓣添色,八十一朵花瓣全部城彩色的了,自然是到了姹紫嫣红的时刻。
还有的消寒图,用文字组合成图案,比如用描绘天文气象和记载历史文化的诗句,来组合成一幅“八卦阵形”的葫芦图案,可以达到数百文字,顺着图案读来,就等于上了一堂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的课。此类消寒图被称作“数九教科诗”。
“九九消寒图”是迄今为止,所有节气民俗中最具文化含量也是最易普及的“非物质遗产”。以现代的高科技,完全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向所有用户提供可以描红填词的“消寒图”,让我们民族独有的这种民俗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传播。
而冬至美食,也是南北各异。对于老南京人来说,冬至必须喝鸡汤,吃豆腐。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过去人冬至进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有劲干活。尽管现在生活好了,但冬至喝鸡汤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
舒客介绍,老南京人冬至进九,有“一九一只鸡”的说法,就是每一个九天,都至少要吃一只鸡。或炖汤,或红烧,或白暂,当然冷的时候,还是喝鸡汤最适宜。至于吃豆腐,老南京人讲究“小葱烧豆腐”(或曰香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