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七杯茶”:夜市中的广东精神,喂孩子“吃”文字,“看得见风景”的窗户……

羊城派 2024-12-22 10:23:04

羊城晚报每周日推出“七杯茶”专版,特约海内外六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专栏文章。此外,还有面向广大读者征稿的“随手拍”专栏。

文章虽短小,七杯茶有韵。请诸位慢慢品——

·有感于思·

文/阎晶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催生更多时代经典

对作家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出作品。没有作品,其他的活动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都没有用。现在,文艺创作的环境更加优良,创作条件、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全社会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成为共识,与这些土壤和条件相匹配的、可称时代经典的作品,仍然在期待当中。可以说呼之欲出,又可以说还远远不够。

孕育催生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一要形成崇尚经典、学习经典的风尚。中华文明绵延传承数千年,经典的文艺作品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崇尚经典,真正能够读懂经典作家和作品,认识这些作品对于所处时代的真实表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创作者而言具有全方位的启示意义。

现在,大家普遍对如何适应新传播方式感到急迫,对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创作影响感到焦虑,但对经典的回望,并从中认识创作规律、获得创作自信的自觉意识普遍缺乏,内在要求的动力不够。

二是需要作家艺术家真正能够潜心创作,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现在文艺界的活动特别多,奖项特别多。各种排行榜、点击率、收视率、票房数据,随时都能看到。这些发布出来的结果,已经盖过了文艺批评的影响力。潜心创作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表达,而应落实到创作行动中。十年磨一剑不为所动地专注于创作是写作者的操守,出好作品出大作品是根本。

·夕花朝拾·

文/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夜市中的广东精神

夜市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兴起,源于彼时的待业青年问题。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改变了过去“统包统配”的就业体制,鼓励待业青年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由此大量待业青年开始成为“个体劳动者”。据广州市荔湾区调查,在1979年广州市个体劳动者人数中,待业青年只占10%,而1980年8月这个数字便上升至47.4%。

个体劳动的兴起,让广州街头巷尾出现了一个个档口,又逐渐聚集为一个个夜市。1983年2月2日,《人民日报》专文报道了广州夜市的盛况:在市区中山路、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十多条大街上,入夜,霓虹灯闪烁,大小摊位生意兴旺,煎饺子、卤猪杂、炖牛腩、炒田螺,香气扑鼻,卖“艇仔粥”的驾一叶小舟往返于珠江两岸,眼镜蛇、“过树龙”等生猛野味盘踞在笼中——此时野生动物保护法尚未出台。这一年广州市除国营和集体的夜宵点外,还有数百档个体网点,大多数营业到深夜一两点钟,有的通宵达旦。

除吃食之外,服饰也是夜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个竹竿棚架在街边搭好,大大小小的灯泡散发着刺眼的光,牛仔裤、喇叭裤、墨镜、皮鞋等从各种途径而来的新潮物品琳琅满目,脖子上挂着皮尺的青年摊主和顾客们大声叫嚷着。在公务员和大学教授还拿百元月薪的时代,在这里揾食的“街边仔”一个月收入已破千。

来夜市的人大多不是为了某种“生活必需品”,这里的消费是快乐的,纯粹的,“无用”的。一位广州艺术家在谈到80年代广州文艺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广东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去追问终极问题……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一天到晚想些生死问题、精神痛苦问题、孤独问题,得闲无事,不如去大排档,吃炒牛河、狗肉煲,岂不更好?”

若是这样看,夜市其实是广东文化、广东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拒绝流行·

文/曹林[华中科技大学新传学院教授]

小店、书架与世界

“1平米”可以做什么?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平方米是房子的基本度量单位,标志着高房价的刻度,价值10多万元!但在很多小地方,1平方米是没有存在感的,可能是储物的空间,扔玩具的地方,积满灰尘的不起眼角落。但如果放一个书架,上面放几本书,打开柔和的灯光,这“1平米”就发出了光芒,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1平米书架”这几个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在小县城,因为有了书,这1平方米有了比大城市的1平方米更大的价值!

“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由新华书店总店和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共同发起,通过为小店提供免费公益书架和图书的形式,支持小店打造县域公共阅读空间,目前已经在全国20家小店落地。很有意思的组合,一个是旨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大书店,一个是专门服务小微经营者的科技银行,大书店+小微经营者,那如毛细血管般伸向经济社会每个角落的小微经营者,通过“1平米书架”这个小微的存在,努力去推进全民阅读。现在虽然只有20家小店,随着更多小店的加入,无数的小店,能汇聚成真正意义的“全民阅读”。

人其实很矮小,是被书垫高的;再小的店,也能因书架而成为一个世界。“一平米书架”虽然很小,但这个图书馆可能是很多人(特别是这些孩子)看见世界、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起点。

有人说,读书、健身、早睡,是性价比最高的三种投资。免费的书架和图书,通过小店这种“经济社会的毛细血管”将知识和思想输送到县域末梢,让宝贵的书籍资源下沉,让最需要的人无障碍地获得。小微的场地,小微的投入,吸引无数小微参与,“公益性价比”尤其高!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手携带的避难所。“一平米”可以容纳什么?关键看装什么,它可以容纳梦想,也可以容纳一个世界。我想起一个曾刷遍全网的动人照片,案板下读书的女孩。2020年,女孩叫柯恩雅,当时7岁,是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她就一直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读书学习,坚持了一个多月。一向挑剔的网民,在这组照片前变得无比温柔。有的说,孩子,你努力的样子真美;有的说,她眼里的光感染了我,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

·有稽之谈·

文/谭天[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一封紧急求助的电子邮件

2005年,我收到一封标有紧急救助字样的电子邮件,发件人是一位江苏省南通市姓邹的小学女教师,她是教政治课的。她在筹备全市网络教学公开课的时候,在网络上发现了我制作的一部纪录片《越过大洋去握手》,该片讲述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五大洲四大洋,扬我国威军威的军事外交活动。她觉得这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特别适合用在网络教学公开课上。由于当时网速极慢无法下载,也不知道她是如何找到我的电子邮箱,于是给我发了一份邮件,请求我刻录光盘寄给她,我满足了她的要求。

结果,她的公开课大获成功,她问要付我多少钱。我玩笑道,如果有人“埋单”的话一万块钱吧,如果是个人就免了。她高兴道:好人!给我寄了一些南通特产以表谢意。此后我们虽时有联系却一直未曾谋面,后来得知她当了副校长。

不过,这段网络奇缘却延续了一段线下故事。兰州大学在南通有一校区,我的朋友韩亮教授要去那里上课,这是他第一次去南通,人生地不熟,我告诉他我在南通有朋友可以接待他。于是,我联系了邹校长,她很乐意且十分热情地接待了韩教授。就这样,从线上到线下,我们三个不同城市的人在虚实两个空间里建立了友谊。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神奇社交,它让友情连接更好,让美好传递更快。

·昙花的话·

文/尤今[新加坡作家]

喂孩子“吃”文字

到尼日利亚和不丹旅行,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国民都嗜辣如狂。

深究之下,源头出在父母。

根据尼日利亚的习俗,婴儿出生不久,父母亲就会让他尝一点当地辣得让人头顶冒烟的鳄鱼辣椒,作为欢庆新生仪式的一部分。我感叹:“可怜啊,婴孩稚嫩的舌头,怎能承受得了这种类似酷刑的折磨!”他们却以一种“子非鱼”的目光瞅我,说道:“鳄鱼辣椒里面的辣椒籽,一旦碾碎了,除了辛辣的味道之外,还会释放出多种香气,那是一种糅合着茉莉花、小豆蔻和丁香的迷人味儿,吃了会上瘾哪!”

瞧瞧瞧,家长从襁褓时期便对孩子强加训练了,成长之后,他们当然也就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了!

至于不丹呢,在孩子三四岁时,母亲便会把强度最高的辣椒粉拌进粥里喂他吃,老一辈的人相信,吃辣可以刺激胃口,促进食欲,使孩子快高长大。孩子在这种“培训”里长大,遂养成了无辣不欢的性格,任何食品没有加入辣椒,便觉得淡然无味,食不下咽。

家庭,往往就是孩子生活习惯形成的温床。

我不喂孩子吃辣椒,我喂他们“吃”文字。我把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做成五彩缤纷的“精神糖果”,日日喂他们吃,让他们从味蕾一直甜到心坎里,让他们一生一世都铭记且喜欢这味道。

成年后的他们,日日品尝文字而百吃不厌。

·不知不觉·

文/钟红明[上海《收获》杂志执行主编]

“被看见”

曾经因为一次文学活动,我站在一个四川的村落里。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说,2005年之前,这里是一个农场。2005年之后,农场撤走了,这里变成三不管地区,瞬间荒凉下去。不知何时,旧房子住进了人,各种材质搭建的棚子,也像雨后的蘑菇一样,一朵一朵冒出。十年过去,竟然也有了一千多人,二百多户,都是对面大凉山搬来的彝族人。

我们到访的时候,那里已经被正式接管,村落有了美丽的名字。杂乱的旧窝棚拆了,浓密繁茂的原生态植物,带着一份清雅幽静的韵致,宛如古人所云: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树林掩映里,一幢幢小楼规格不同,看出资多少确定可入住哪种楼,据说这是浙江绍兴的东西部合作项目,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价格……“上光伏下天麻”,如今村民以种植中草药为主,彝族老店里放着朴素美丽的绣品,还见到唯一一个汉族媳妇,她成了解说员。

站在宽敞漂亮但寂静无边的书店和文旅设施里,看见了许多“看得见风景”的窗户,看见许多分类数据,但会被真切“看见”的又是怎样的人生呢?

幼儿园、小学、中学,校园明亮规整、建制齐全。也许,稚气或青春的面庞上,对智慧的仰望,是内敛于心的尊贵吧。

·随手拍·

“广马”起跑图/文柴斌

大都市广州,既有激情澎湃的一面,也有温婉柔美的一面。农历十六的傍晚,散步来到天河岗顶,天清气朗,皓月当空;道路两旁车水马龙,灯光点点,犹如繁星点点。

0 阅读:0
羊城派

羊城派

广东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内容以及资讯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