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映的《雄狮少年2》延续了第一部的情节脉络,从祠堂走进了弄堂,从舞狮走向了武术,影片以朴素而真实的视角,结合高水平的制作技艺,对“追梦”这一现实而动人的主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电影化表达。目前《雄狮少年2》豆瓣评分已经达到8.4分。
业界人士指出,《雄狮少年2》赋予了类型电影更多的文化色彩和美学色彩,虚实结合的意象、城市场域的构建、多层次的中式美学设计,拓宽了故事类型的内容边界,赋予了传统文化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精神。影片中展现的积极向上、不服输的舞狮、武术精神,有助于青少年观众从中汲取强大动能。日前,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孙海鹏。
不断拓宽国产动画电影的内容边界
记者:目前国产动画电影佳作不断,但像《雄狮少年2》这样取材自现实生活的并不多,您作为导演和编剧,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孙海鹏:主要是出于对这个故事本身的喜爱以及对热血情绪的营造与调动。作为动画人,取材自历史或神话传说题材的动画同行们已经拍得很好了,我们希望摸索一下新的取材范畴。在我们看来,用动画的方式或者实拍的方式都是技术的表现形式,它们本身不应该被定义。因此,动画与实拍一样,可以涉及各种题材。实际上,动画在表现现实题材方面不逊色于实拍,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比如更能符合我们实地考察时对环境的感受,更能够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动作,包括美学风格的呈现等。
记者:这一部影片中主角刘家娟有怎样的成长和变化,比如他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与上一部有哪些不同?
孙海鹏:起初,他的形象带着几分少年的懵懂与理想主义的色彩。然而,在城市的第二阶段历练中,他历经重重挫折,性格趋向内敛,对事物的看法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务实。相较于第一部,他变得更加成熟了,但尽管如此,他内心深藏的坚韧与力量并未消退。到了关键时刻,这种力量将以更为原生态的方式爆发出来,展现了他的成长与变化。
记者:影片讲述了“信我少年强”的励志故事,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您如何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您希望《雄狮少年2》对年轻观众有哪些启发或影响?
孙海鹏:我非常欣赏阿娟身上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力量。即使被逼至绝境,他仍然努力争取生存的勇气。这正是打动我的地方。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像那条腰带一样,无论是小雨为他扎的,还是张瓦特后来帮他扎的,都能给予观众力量。特别是激励青年学子们,希望他们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得勇气,更加努力地、满怀希望地继续前行。
展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
记者:在《雄狮少年2》中,您是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的?有没有特别想要突出的文化符号?
孙海鹏:我认为武术的内涵丰富多样,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而且具有多元化的功能。武术既可以强健体魄,也可以用于自我防卫,还可以作为竞技运动,同时它能够展现美感与力量,因此武术的面貌是多姿多彩的。作为影视创作者,我们有责任在观众面前展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使之在大银幕上焕发新的价值。
在我们的电影中,我们希望呈现武术的最初含义,即一种格斗技术,一种在战场上自我防卫的技能。它不仅包含对抗,也有可能带来冲突和视觉上引人入胜、紧张刺激的场景。因此,我们决定展示武术的战斗方面。同时,我们一直以一种现实的方式处理这部电影,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观众。
若讨论格斗主题,现实生活中最恰当的场景便是擂台。格斗不仅代表了力量的较量,更是一种技巧与策略的比拼。擂台为武术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现在擂台基本上都是用于格斗比赛。同时,传统武术在擂台上的表现,也成为了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我们愿意加入讨论,不仅为了表达我们的观点,也希望能激发更多人的思考,并提升他们对此的关注度。实际上,中国的武术,无论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是在武侠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我们从武术中汲取了哲学和美学方面的营养,并将其与个人的品格和处世态度相结合。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更倾向于防守反击,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这种思想也体现在电影中,主人公往往保留最后一招直到最后关头才使用,这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哲学和美学的体现。我认为现代格斗更强调技术和力量,而中国武术则将其提升到了哲学美学的层面,与个人的为人处世相结合。
记者:在动画电影中融入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的元素,很新颖,您在创作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新技术来让角色动作更自然生动?
孙海鹏:我们找来了一支行业顶级的动作指导团队来协助我们。这些团队成员大多有传统武术背景,他们对格斗技术了如指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动作捕捉,记录下他们的专业动作,然后导入到我们的软件中。有大量动画师在修复数据和制作动画上做出了贡献,最终呈现在电影中。
但仅此是不够的,在格斗中人物的上身是赤裸的,有些选手还穿着短裤,腿部也是裸露的。因此,选手身体肌肉在打斗时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给人感觉身体僵硬。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现有的肌肉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由于我们有大量的打斗镜头,且要求高,包括许多特写镜头和一些打斗时的极端动作,如拉伸或挤压动作,这些都需要通过肌肉系统来实现。但是现有的技术系统是不足以处理如此大量的镜头,而且让其输出效率很低。因此,我们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升级这套系统并改善流程,以应对我们近二十多分钟的打斗镜头。所以我认为,最后呈现出来的两个关键技术点,实际上就是人物动态捕捉与肌肉系统之间的有机配合。
创作者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记者: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经历了整整三年时间。这三年来,您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后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比如如何保持故事的新鲜感和原创性?
孙海鹏: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创作和制作。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挑战在于我们希望作品在保持风格延续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和变化,避免与前作完全一致,在改变的同时,还能保持上一部结尾的冲击力。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希望从剧本到画面,所有的技术手段和创作技巧都能用上,并且能够发力,最终把情绪推到极致,传达给观众。
其次,从制作角度来讲,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整体的流程。动画制作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过程,生产周期较长。我们的团队算是比较快的,一个项目的生产周期大约需要两年。在这两年中,要消化这么多镜头,有这么多人参与。动画的流程非常长,从资产模型绑定,到动画,再到特效,然后是渲染打光,每个镜头都需要经过多人的配合努力。如果这个链条过长,修改和我们想要传达的意思就很难最终呈现在镜头画面中。这就考验了我们的管理流程,所以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记者:近些年,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故事、技术,还是美学呈现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您怎么看待未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孙海鹏:对我而言,我期待动画产业能够百花齐放,不局限于特定的题材或类型,而是更多样化的作品,可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这需要我们创作者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从而让观众更加积极地看待动画,并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欣赏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