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调车长尹杰撤除防溜铁鞋。
冬日午时,阳光虽然明媚,但山间天气依旧凛冽,令人不禁裹紧了身上的衣裳。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的铁路专用线三都站,得名于附近的三都村,因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每天都有大量的电煤通过这里的铁路专用线运输出去,送抵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
12月15日11时,在三都站的专用线上,一列28节的电煤车已经装载完毕。阳泉站白羊墅运转车间第11调车组的连结员杨凯利索地“钻”进狭长的煤仓检查车辆,在冰凉的站台和车辆间,时而俯身,时而站起,仔细检查道心有无残煤、车辆连接状态、是否“关门车”等。
“三都4道车辆检查完毕。”11时20分,电台里响起杨凯的声音。第11调车组的调车长尹杰开始指挥机车挂车,待挂妥后,他顺着闸台轻巧地爬上车,挂上安全带,松开手制动机,然后又迅速下车检查闸链并撤除防溜铁鞋,同时用记录仪记下作业过程。
第11调车组共有3名职工,都是退伍军人,举手投足之间,仍保留军人的风采。不怕冷、不怕苦,别人眼中的困难,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
三都站两侧尽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包,“过堂风”吹过,金黄干枯的芦苇和毛蒿哗哗作响。“今天天气算好的,有太阳,风也不大,走一会儿都出汗了。”尹杰说。除了调车服,尹杰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卫衣,用尹杰自己的话说就是“这种环境,我们早就习惯了”。
“白天这还不算冷,但到了晚上必须得戴上保暖脖套,穿上单位劳保部门配发的厚棉裤,不然零下十几度,身体可扛不住。”尹杰说。前些日子,单位工会为他们配发了温暖包,里面的羊毛袜、脖套、暖贴等“暖心好物”,派上了大用场。
“防溜撤除完毕,尾部通风良好,可以牵出。”11时50分,杨凯的声音响亮干脆,现场很快响起机车牵引的轰隆声。
正午虽然有太阳,但气温已经跌至0摄氏度。从早上7点钟接班到现在,他们3人一直没闲着,从石太线上的白羊墅站出发,先将一列空车送到沿线的装煤点,又来到三都站将重车取回运送到白羊墅站。
装煤的车列最初停靠在三都站Ⅳ道,要想从车站的正线Ⅱ道开车,需要先将车列从Ⅳ道牵出推送至Ⅱ道,然后单机摘开,再经过Ⅲ道转头至Ⅱ道另一端连挂好车列后才能开车。这个过程俗称“倒钩”,像这样的小站,倒钩是常有的事。
“条条线路有坡度,钩钩作业须防溜。”每倒一次钩,他们就要设置一次防溜,费时费力。“今天还算‘幸运’,就倒一次。”尹杰打趣地说。对他们来说,作业标准就像部队“铁的纪律”,坚决不能走样。
3人中最年轻的连结员翟建勋顶进车列时,双手紧挽着车梯,脚踩在下端车梯上,站在车列最前端领车,就像一名“哨兵”,眼睛紧紧地盯着线路前方。待机车转头挂好车列后,他又开始进行试风并安装好列尾装置。
13时,趁着工作间隙,3人来到站点的食堂吃饭。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一间集做饭、吃饭、清洁于一体的大屋子,会为前来取送车的铁路职工提供午餐。“我们走到哪吃到哪,在哪个站、吃什么基本上是固定的。今天午饭是面条,吃完身上挺暖和。”翟建勋一脸憨笑地说。
13时30分,三人身板挺立横列成行,重新检查作业备品,准备再次上线作业。冬季正值电煤运输繁忙时段,每个调车组每个班要取送车两三趟。像第11调车组这样的取送班组,白羊墅运转车间还有3个。他们实行四班倒,全力保障电煤运输周转不停。
来源丨阳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