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青年“洄游”转“战”家乡,为乡村振兴打造“新热土”

“走,去湟里喝咖啡!”工作日的上午,市民戴丽霞驱车1小时,专程从常州天宁区赶到武进区的湟里镇,只为“打卡”一杯名叫“囍山禾”的咖啡。

咖啡何味?因人而异。对创始人张玲丽来说,一抹醇香,让乡村的潜能、可能都变得触手可及,那它的滋味就差不了。

张玲丽是土生土长的湟里“80后”,大学毕业后在市区从事稳定的财务工作。因为喜欢咖啡,又有一个乡村创业梦,前几年她回到湟里,利用闲置空房打造了理想中的咖啡小店“囍山禾”,用心把原本独属于城市的咖啡元素融入乡村肌理。

在咖啡馆旁边,张玲丽和家人还打造了“庆钰年”餐厅,让小院承载更多功能。“‘咖啡+’的美好无处不在,小店站稳脚跟的过程,让我们感觉像是摸到了一把魔法钥匙,这把钥匙蕴藏着乡村振兴的大能量。”张玲丽说。

和张玲丽一样关注乡村“流量”变“留量”的,还有常州市水尚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华。在湟里,通过一个个项目落地,杨志华和团队收获着满满的成就感。

“葛庄是我母亲出生的地方,这里有我儿时的记忆。”多年前,葛庄村村级河道木勺塘“旧貌变新颜”,杨志华就深度参与。安全大塘河提升改造时,他和团队用近3个月打磨出最佳方案,不仅将水域面积恢复到150亩,实现清淤疏浚,还整合附近闲散地块,梳理出垂钓、露营、水杉林、荷花池等分区,成功打造武进区首座村级生态湿地公园,实现了让家乡变美、人气变旺的愿望。

抓一把泥土,耕一份初心。随着“两湖”创新区建设不断推进,湟里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从小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追梦。

让青年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在乡村振兴中释放更多催化效应,湟里镇积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做优做细成长服务。“创业过程中,镇政府和村委给予全周期的创业辅导孵化,从政策解读到项目申报,从市场推广到品牌建设,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张玲丽说,这让她倍感温暖。

“青梨”体验官探店计划

聚焦特色美食、非遗技艺、企业创新、美丽乡村等,镇团委策划了“青梨”体验官探店计划,促进青年小店经济持续发展。“以vlog的形式在镇微信公众号推出,第一期就受到广泛关注。”镇团委书记姜辛竹介绍,接下来打算把服务阵地嵌入小店、驿站等载体,与技能培训、职业规划讲座以及篮球赛、夜市排档、草地音乐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青年人才的凝聚力。

瞄准即将“归巢”的大学生,湟里镇聘请了一批学生代表担任“黄鹂寄乡情”高校推介官,为家乡不断“引流”;依托东方润安教育基金会,成立湟里优秀大学生微信群,不定期邀请他们参加杨柳水乡招聘展;聘请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等组成“黄鹂领头雁”创新创业导师团,为青年创业团队补短板。

湟里镇党委副书记吴柯表示,将以提高服务的加速度、精确度、满意度为核心,持续构筑青春杨柳埠最强“引力场”,助力更多青年在家门口圆梦“诗与远方”。

(记者韩晖周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