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他说:“如果预测不准,我承担一切后果,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 1974年,国务院下达文件称,未来华北地区地震形势紧张,各级单位要“提高警惕,防备6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 如当时科学家所料,在两年后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 而在一场高达7.8级的大地震的夜里突然袭击面前,任何防范措施都不堪一击。 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给唐山、河北以及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沉重灾难。 然而在这场天灾面前,距离唐山115公里的青龙县却只有1人死亡,据传还是一位老太因地震来临的突然,被吓到了然后突发心脏病而亡。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青龙县的这一事迹自从传播后都被人惊叹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以至于人们把此事称之为“青龙奇迹”。 而这一奇迹的发生,多亏了三个人,分别是两位地震专家:陆吉康、王春青以及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东方网对陆吉康进行了采访,回忆了“青龙奇迹”发生前后。 他表示1974年国务院下达地震警防范文件,传到青龙县已经是1975年,青龙县的防震工作也就此开始了。 因为当时青龙县隶属于承德地区,所以他们防震理念是跟着承德地区的“群测群防”工作走的。 陆吉康作为青龙县地震局的一员,与当时全国40多个县开始交流地震预测消息以及防震经验。 为了能更好的预测地震、防范地震,陆吉康还多次出差到其他地方学习如何利用先进地震检测设备。 后来在陆吉康的带领下,青龙县一共建立了16个地震观测站、442个观测点,同时在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时,陆吉康就发动群众参加对地震预测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每天,陆吉康都能收到关于地震预测的消息。 而有些预测并不准确,面对那些亦真亦假却又不得不核实的消息,陆吉康有时感到非常头痛,这时候,一个名叫“王春青”的年轻人出现了。 王春青本来是县中学的一位教师,因为能力优秀,被调往了科委工作,负责地震预测工作。 负责此项工作后,王春青帮助陆吉康减轻了不少压力,甚至后来的河北将出现地震消息,也是他带回来的。 1976年7月14日,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还有半个月,王春青到唐山参加地区群众地震预测防治交流会,然后听说华北地区将在7月22日至8月5日将发生大地震。 当时会上人很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离谱,越说越像是真的,王春青也隐隐感到,大事将要不妙。 回去后,王春青立刻向科委进行汇报。 紧接着,他们就发现自打今年5月后,两个群测点的数据出现了不正常跳动。 陆吉康见状眼皮子也跳了起来,他看了眼日历,见那一年是龙年,对众人说这是“龙须抖”。 眼瞅着可能会发生地震,科委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通知全县停产停农防震? 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一切地震检测技术还不发达,地震可能会发生但也可能不会发生,更何况,人类无法预测精准预测地震发生时间。 什么时候防,防多久?成为困扰科委的一个问题。 经过重重考虑之后,科委坐了两手准备,先是让陆吉康去更权威的机构求证,然后通知县委。 陆吉康在7月19日到24日,分别前往了北京、唐山以及山海关的权威机构求证。 三者无一例外,都告诉了陆吉康说华北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甚至山海关一个位于中学观测点说,大地震可能发生在7月26日到28日。 另一边,时任青龙县一把手的冉广岐听说此事后,冒着风险宣布全县停产停农,准备防震。 短短不过数天,全县人民都被动员了起来,学生们不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户外,商户不在店里卖货而是大街上。 7月27日夜晚,青龙县科委在全县范围内召开了800人大会,进行防震工作,结果零时过了不久之后,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发生。 因为距离唐山远,加上提前做好了防震工作,青龙县47万百姓只有一人不幸伤亡。 据事后冉广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 而在本次东方网采访时,陆吉康说青龙县上下认真遵循了周总理提倡的“群测群防”等方针,这才有了如此显著的防震奇迹。 信息来源: 东方网2008-05-27《唐山地震青龙县奇迹回放:全县仅1人死亡》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得知后,
史记峰会
2024-12-24 14:22:43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