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体系拓产业育品牌江西兴国:做农业产业发展的“模范县”

本报记者崔斌伟

走进位于兴国县埠头乡的江西国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康农业”),占地400多亩的高科技智能钢化玻璃温室、恒温钢架大棚和多连体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在4000平方米的恒温育苗中心内正忙碌着……近日,中国食品报社“学长征精神、展食业变迁、助乡村振兴”采访报道组来到有“模范兴国”之称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探寻红色记忆下的食品产业发展。

构建“135+N”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兴国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创新引领、市场导向、金融推动、项目为王”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一批种业、农机、科研、加工、检测、销售、融合等重大项目,构建“县域统筹、乡镇实施、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工作格局,集中力量构建“135+N”农业产业体系,为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兴国样板”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据介绍,“135+N”中的“1”即以富硒芦笋为主的蔬菜首位产业,“3”是以脐橙、油茶、生猪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5”是以灰鹅、茶叶、烟叶、蜂蜜、绿色富硒稻米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N”是以绿色、有机、富硒为主的品牌培育创建。2023年2月1日,兴国县印发《兴国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把兴国建设成为以高品质农产品为引领的百亿农业强县,全县“135”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到131.2亿元。

江西美园食品有限公司肉制品深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香肠。(杨志城供图)

成立于2020年5月的国康农业,是兴国县首家开始试种芦笋并迅速将成功经验在县域内推广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以芦笋为主导,育苗、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农旅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该公司通往办公区的走廊内,芦笋产品介绍、安全质量要求、种植技术规范等宣传展板悬挂于两侧墙壁,更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绩展板上写着的“2023年累计带动农户1291户,种植面积1342亩,订单芦笋收购金额达912万元,吸纳就地就业1050人,发放劳务工资51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公司目前在兴国县建有芦笋种植基地20个,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总面积6000多亩,是江西省最大的设施芦笋种植基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全国秋冬季芦笋供应最大片区。”公司总经理茅建涛介绍,他们选择继续在兴国县加大芦笋种植规模并投资建厂延伸芦笋产业链条,除了考虑到市场需求和适宜种植芦笋的环境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当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和农民发展富硒芦笋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为芦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除了富硒芦笋,兴国油茶、兴国灰鹅、赣南脐橙、稻米等当地传统特色产业也是兴国县重点提质扩容的对象。

凌泰琮是兴国蒙山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自2000年在兴国县高兴镇开始试种赣南脐橙以来,他一直非常重视对果园的管理维护和对产品品质的把控,2006年,公司种植的脐橙获得有机认证。如今,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果品品质稳定,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共同发展。

据悉,到2025年,兴国县力争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万亩以上,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80个以上。

增加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位于兴国县城南、投资8.8亿元、占地200亩,2022年8月建成投产的江西美园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西加大集团下属的一家食品企业,集生猪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深加工为一体,年生猪屠宰100多万头,年肉制品深加工5万多吨。

该公司综合部长杨志城介绍,公司来兴国投资的原因,一是考虑到当地有生猪养殖基础和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被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产业振兴的决心、真诚的招商态度、良好的营商环境所吸引。

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展示厅,杨志城饶有兴致地向采访组成员介绍了兴国烤肉肠、脆骨肠、爆心鱼丸、醇香料理肉肠、肉枣肠等多款深加工产品,他说:“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一流的生产设备、独家配方,最主要的是生猪屠宰与肉制品加工在同一个厂区内,运输距离短,从宰杀到加工只需7个小时,最大限度保证产品新鲜。”

潋江和濊水从兴国县城蜿蜒而过,滋养着一方水土,也成就了当地“鱼米之乡”的美名。近年来,兴国县粮食播种面积维持在8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如何让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是当地政府和企业不断考虑的问题。鉴于当地富硒土壤的先天优势,当地政府将绿色富硒稻米产业作为着力发展的方向,计划到2025年建设一批集中连片、规模达19.7万亩的绿色、富硒稻米原料供应基地。

原材料品类的丰富和增量给当地的稻米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商机,同时随着产业深加工链条的延展,又反推绿色、富硒稻米产业扩大种植。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江西好粮油企业的兴国长丰米业有限公司就是兴国县大力发展绿色富硒稻米产业的受益者,也是该产业深加工链条延展的引领者。

现年42岁的公司董事长欧阳常清自20岁出头开始创业,从乡镇稻米加工坊起步,如今企业年销售额达1亿元。作为行业“老人”,他已经做好了科研发展规划,决定聘请技术专家,就有机大米、富硒大米的营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开发富硒营养米粉、粥产品、胚芽米等,并申报国家专利。

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兴国当地的综合型民营企业,公司以“开发地方名产,创造知名品牌”为发展方向,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对兴国传统特色食品进行深度开发和重新组合定位,其推出的“兴国四宝”系列产品,即山茶油、兴国鱼丝、红薯干、兴国灰鹅,成为兴国构建“135+N”农业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除此之外,兴国县近年来还建成或新签约了年产1万吨芦笋加工项目;金额达6000万元的九山生姜仓储精深加工项目;成功引进成都回味一梦食品有限公司进驻预制菜产业园,有力推动乡宴预制菜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兴国县不断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精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兴国县委、县政府聚焦加快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完善农业产业发展链条,坚持外引内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县累计培育蔬菜、肉制品、粮食、油茶、茶叶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同时,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成功向上争取油菜、富硒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社富乡国家产业强镇、埠头乡省级产业强镇等项目,持续增添产业发展动力。

持续培育唱响农业品牌

方太乡因“南枕方山,古属太平乡”而得名,位于兴国县城北30公里处。在方太乡,一位身残志坚的女企业家非常有名气。她叫李韦荣,由于出生6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李韦荣右腿落下了残疾。不甘平庸的她高中毕业后选择南下打工,凭借自身努力,从打工小妹一步步成长为外企总经理。2006年,正值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乘着各项利好政策的东风,李韦荣和丈夫毅然返乡创业,在方太乡海拔930米的方山岭上进行有机茶叶种植,并给茶叶品牌取名“方太妹”。

李韦荣介绍,公司除了加强种植管理、产品科研和标准化建设外,品牌打造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方太妹’茶叶经有关单位评估,品牌价值为3.6亿元。”李韦荣坦言,这不仅和公司多渠道宣传、屡在国内外多个奖赛获奖有一定关系,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兴国县以“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基地、唱响兴国富硒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为助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灵魂”,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开拓品牌市场营销。全县累计认证富硒农产品93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8个、“赣鄱正品”5个,富硒芦笋、富硒生姜先后获评十大“赣南硒品”,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今年新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累计5个),新创建省级全产业链示范基地2家、县级富硒设施蔬菜标准园1家,兴国芦笋获得“圳品”认证。

兴国县的富硒芦笋已成功在深圳盒马生鲜、深圳海吉星等高端市场上架销售,并与成都米其林、黑珍珠上榜餐厅签订供货协议,成为全赣州市第一个签订供货协议的县。

下一步,兴国县将继续大力培育农产品经销商、代理商、采购商,参加中国农交会、世界硒博会等展会,推动兴国农产品“走出去”。加强与抖音、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引导农业企业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业态。力争到2025年,完善构建辐射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全县建成电商示范村2个以上,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市场主体2家以上。

(苏娟、杨奇哲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食品报》(2024年12月24日01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