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让“好地名”助力赋能乡村振兴

多彩贵州网 2024-12-24 17:00:59

乡村地名,是充满特色韵味的地理标识,是乡村历史文化的生动凝练。它承载着岁月的沉淀,见证着乡村的变迁,等待着人们去挖掘解读,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而如今,乡村地名建设正迎来新的契机与使命。近日,民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乡村地名建设指南1.0版》,明确了乡村地名建设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涵盖“起名”“用名”“扬名”“著名”全过程,为乡村地名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文化活力生生不息,“好地名”让乡村历史文化焕发生机。每一个地名背后,都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故事、人文佳话、民俗风情,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比如浙江乌镇,这个名字承载着千年水乡的温婉与宁静,交织着枕水人家的生活百态;又如安徽宏村,独特的古徽州建筑风格、精巧的水系布局,让“宏村”二字成为徽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名建设,深入挖掘并悉心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让后人得以沿着历史的脉络,领略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治理活力欣欣向荣,“好地名”让乡村基层治理井然有序。清晰精准、规范有序的地名体系是乡村治理得以顺畅运行的关键“齿轮”。在行政管理方面,准确的地名便于政府精准定位区域,合理规划乡村建设、分配公共资源,避免因地名模糊导致的资源错置;在公共服务领域,无论是快递配送、医疗急救还是教育资源的覆盖,规范的地名都能保障服务高效抵达;日常生产生活中,统一标准的地名让村民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顺畅,信息传递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地名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建言献策、深度参与,能够显著增强他们对乡村事务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种参与将推动乡村治理朝着民主化、精细化方向大步迈进,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经济活力蒸蒸日上,“好地名”让乡村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一个独具特色、饱含寓意的地名,往往能够成为乡村文旅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如江苏月塘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抢抓“银发经济”时代机遇,积极吸引扬州、南京等周边城市老年消费群体,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河南神垕古镇,以其悠久的钧瓷文化闻名遐迩,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崛起。鲜活灵动的地名,让古老的小镇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澎湃活力。

《乡村地名建设指南1.0版》为乡村地名建设精心绘制了蓝图,但要将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还需各方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保障地名普查、标识牌设立、文化挖掘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出台激励政策,对在地名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各界积极性;专家学者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研究地名文化,从历史、地理、民俗等多个维度剖析地名内涵,为地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专业建议;社会企业可以投资参与乡村地名文旅项目开发,挖掘地名背后的商业价值,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公益力量,组织志愿者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提高乡村地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大村民更是地名建设的核心主体,要积极传承和讲述地名故事,守护好家乡的文化根脉,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使用地名,让每一个地名都充满生机。

一个好地名,既能留得住乡愁,也能擦亮美丽乡村名片。它紧密连接着乡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方位推进。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乡村成为人们心之所向、情之所系的幸福家园。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

0 阅读:0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

主推贵州省内重大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