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紧张刺激的探案之余,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宋代生活画卷。很多人纷纷感慨:“没想到宋代夜生活这么丰富!”在盛行宵禁的古代,宋代夜市为何如此繁华?
先秦开始实施宵禁,唐代尤其严格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城市一直延续着宵禁的政策,尤其是在繁华都城,往往禁止夜行。
南京文史学者侯印国介绍,《周礼》一书中记载着“司寤氏”这一官职,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夜禁,防止民众夜行夜游。
汉代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地位尊崇,但因为夜间饮酒忘记了时间,夜饮而归的时候被霸陵亭的守卫呵斥,哪怕他报出了自己的大名,也依然没能获得优待,被迫夜宿亭下,第二天天亮才让他上街回家。东汉末年的枭雄曹操,年轻时在官场一举成名,就是因为他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汉灵帝宠臣蹇硕的叔父违反宵禁夜行,被他毫不犹豫地乱棍打死。
南北朝政权纷纷,但大都延续宵禁政策。
唐代的宵禁尤其严格,日暮时分,鼓声数百响,坊市就要开始闭门,直到五更二点或三点时候,街鼓之声再次响起,坊市又开门。在这期间,有专门的人员巡查捉拿无故夜行之人,只有传递紧急公文和婚嫁以及急病之类才可以例外。像长安、洛阳这样重要的政治中心,更是从各宫城门、皇城门、里坊门、外郭门层层设卡,禁绝行人夜游。违反宵禁称之为“犯夜”,后果是“违者,笞二十”。有官员在宵禁鼓声前没有回家,甚至只能悄悄睡在桥下。只有正月十五前后共三天时间,才“金吾不禁”,允许市民肆意夜游。
坊市制度彻底瓦解,宋代夜市蓬勃兴盛
到了宋代,宵禁才真正宽松起来,宋乾德三年,朝廷下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宵禁的时间被推迟到三更。
夜市也随之蓬勃兴盛起来。两宋之际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北宋的夜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夜市在宋代的繁荣,也和坊市制度的瓦解有关。”侯印国介绍,唐代城市坊市分开,坊是市民居住的地方,内部又分很多坊,坊和坊之间有门,晚上关闭。市是店铺商业经营的地方,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也设有大门,所以晚上宵禁时坊市门一关,所有的店铺就无法再营业了。如果在居民生活区开店铺,难免会侵占街巷,这就叫“侵街”,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要被“杖七十”。到了唐代中后期,坊市的边界就开始模糊起来,一些大的居民生活区,甚至出现了宦官们开设的官市,也就是官方集市。
北宋时,坊市制度彻底瓦解,政府开始允许临街设店,生活区和商业区开始打通,夜市就突破了城市的空间限制,无处不在了。
到了北宋中期,夜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东京梦华录》中说:“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和菜饼、獾儿、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每天的夜市一直要到三更天才打烊。没过多久,五更天早市便又早早开张了。至于闹市区,夜市更是彻夜不休。即便是在城市周边偏远的地方,夜市上也能买到山南海北各种风味的美食小吃。哪怕在寒冬腊月,大风大雪,天气条件很差的时候,夜市依旧风雨无阻。
相比于北宋,南宋的夜市更加热闹,首都临安除了皇宫门前,处处都有夜市,晚上的热闹程度与白天没有什么不同,往往都要延续到四更天。
皇帝偶尔也逛夜市,宋孝宗在元宵节期间逛过“买市”,所谓的“买市”是官府或豪富设立的临时集市,招徕小商贩和小经纪人,并给予赏赐,以促进市场的繁荣兴旺。
美食丰富娱乐节目多,宋代夜市“逛吃”不停
美食是宋代夜市吸引人的一大法宝。
水饭是备受欢迎的一种美味。它类似粥,但经过发酵,味道酸甜,往往在冰水中过凉,很适宜夏天。水饭在当时算是全民美食,在士大夫的宴席餐桌上,它也是一道必备的餐后甜点,甚至在当时皇家宴席上也有水饭的身影。南宋时期做过宰相的楼钥,年轻时跟着舅舅汪大猷出使金朝,把行程见闻写成了日记,叫作《北行日录》,里面提到在金朝皇帝赐宴,其中就有水饭。宋代还有一种叫水团的食物,则是把高粱粉加糖捏成团子,在调料水中煮熟,类似今天的汤圆。
动物内脏在宋代夜市中也是很受欢迎的食材,肚肺、腰肾杂碎、抹脏、灌肠等琳琅满目。在《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载夜市有猪胰胡饼(将猪内脏切碎夹入饼中,类似现在的肉夹馍)、煎肝脏等以内脏为原料的食物。
宋代夜市中除了美食,还有其他各种买卖乃至于娱乐休闲项目,最能满足喜欢“逛吃逛吃”的朋友。有卖头面、冠梳、领抹等衣饰的,有卖古物珍玩的,也有卖日用百货的,甚至还有不少人趁着夜色卖假货。几十家勾栏瓦肆同时开张,几个大点的场所能容纳几千人同时观看表演。瓦肆里还有做各种买卖的,卖药的、算卦的、卖衣服的、剪纸的、卖字画的……各色营生不一而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